探究特殊教育小学语文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第14期   作者:葛琼
[导读] 语文是学生学会表达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孩子,他们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他们更需要学会如何自我表达,这样他们才能融入到正常生活
        葛琼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特殊教育学校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会表达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对于特殊学校的孩子,他们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他们更需要学会如何自我表达,这样他们才能融入到正常生活。小学语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这些学校的教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让这些特殊教育的孩子更好的学习语文,增强他们表达能力,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正常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语文;学生;表达能力
1特殊教育的理解
1.1对特殊的理解
        特殊是相对于大多数而言的少数,说窄一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划分。但究竟谁才是特殊的部分,我认为我们不该轻易定夺。生物多样性告诉我们,物种的存在千变万化,我们人类中的大多数为了生存不断演进,达到当今的一个稳定阶段,而是否有一小部分人类因为进化缓慢,或者过度进化以适应多变的环境,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况呢?又或者,这是少数基因,为了在所进化的环境中生存的结果呢?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进化怎么能说是明智之举?甚至可能是退化的表现。但换个思路想,或许可以说是这部分人类祖先的高明之处,以被大多数视为弱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让自己的后代更多地受到其他同类的关注,这未必不是一种有利条件。另外,“特殊”一词的出现,本身就给两部分划开了界限。仔细想想,我们平常用到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原本的统一整体进行了无意识的划分。但我们应该知道,“特殊”一词的存在,对一个整体来说是矛盾的。但存在即有其存在的价值,即应该有其在整体中的一席之地。
        1.2对特殊教育的理解
        特殊教育专业是为我们正常有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是我们习得教学特殊儿童的方法、形成特殊教育意识的过程,这是普通人意识里的特殊教育。然而教育本身是一种传授知识经验技能的过程,早在人类出现的时候就应运而生。那人类出现时,是否就存在特殊人群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不论是先天的缺陷还是后天战争中导致的肢体残缺,都肯定了特殊人群的存在,由此也开始了特殊教育的历史。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从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众多教育分支中的一个。特殊教育存在的意义不只是细化了教育的种类,更体现了人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迈进,更加尊重生命。人类作为一大种族想要更长久地生存繁衍下去,光是物质的丰富是远远不够的。特殊教育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标志,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2提高策略
        2.1加强教师融合教育理念与技能
        教师是学生们学习活动中的主导,提高特殊学校教师融合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加强特殊学校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我国融合教育培训是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的,如参加校外专题讨论、专家讲座、教研活动等,还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方式培养教师技能水平。“以老带薪”即以老教师带动新教师来培养新型教育人才,如老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示范课,新教师以旁听形式来增加实践经验。“以新带老”是院校引进高质量教学“新血液”,这些“新血液”自身已经具备一定融合教学经验,由他们进行融合教学经验分享来带动校院内“老”教师们的融合教育思想理念及技能。
        2.2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新型的教学理念纷纷被提出,给予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重要的指导。因此,教师应积极学习与贯彻新型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彻底打破以往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不再将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教师还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实施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需求,并在有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学生今后社会生活中必备的一项主要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集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3全面发展教育机制
        残疾儿童也有他们的特长之处,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能力,而非他们的障碍。首先我们政府要在教学政策及教育资金上给与一定支持,其次特殊教学机构还应综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与培训能力,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最后还需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只有全体人们做到了“不歧视”“不排斥”才能让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与普通学校一样生存与发展下去。
        2.4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行
        有效的教育方法对融合教育的效果影响十分显著。找到“最佳实践方式”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里我认为,个别化教育成为推进融合的关键。每一个特殊儿童都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对象,在对他们进行统合教育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每一个特殊的个体,形成针对性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第一,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一样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每个特殊儿童的教育都要与其自身发展特点相契合。不只是特殊儿童,正常儿童的教育也应如此。第二,个体发展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不同影响特殊儿童能力的发展状况,在对其教育时,要考虑适应不同环境的需要,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尤为重要,充足的环境支持会极大地减少特殊儿童生活上的障碍。第三,针对不同儿童兴趣、生活的需要,制订个别的教育计划,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好基础,有助于特殊儿童实现自身价值,拥有多样人生,这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们的共同追求。
        2.5多元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营造的氛围是压抑的,授课总是以教师的讲述为重点,学生知识聆听,并没有参与感,这样学生集中不了精神,尤其是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去更好的学习语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去探索不同的而教学方式,针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找到比较适合他们的方法,例如增加活动,加强交流,将教学和现实结合起来等等,可以让这些孩子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加自己的表达能力。授课时加入游戏环节,让教学更加有趣。例如进行“你画我猜”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成语的方式,也能增加他们的肢体表达。教师可以做一些成语的卡片,让他们在课堂上分组,一组去演绎,一组去猜成语,这样加深了他们的互动,增加了他们成语学习,也让他们更加活跃,语文的表达能力更强。
        2.6完善考评机构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考评不仅是衡量一个教育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学习是否有效的依据,那么融合教育是否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机制对其进行评价。有专家指出:融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从残疾学生学习发展、普通学生学习发展、教师教学成果及发展等要素来进行评价。而针对特殊学校的融合教育质量评价,就主要看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及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评价要素为: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自信、调整、问题、行为控制、学业成绩和生活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由这些评价来评定特殊学校教学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知,特殊教育的教师面临更大的授课压力,他们不仅要让他们学好语文,更要让他们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改变曾经的授课方法,让课堂不在围着教师转,要以学生为授课主题,同时教师要去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邓永喜.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18).
        [2]陈小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3).
        [3]金露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