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卫华
西安市雁塔区木塔寨小学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育不仅承担着敦实学生知识的作用,还负责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从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两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条可以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求能给相关人员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重于生字新词以及文章结构的讲解,从而忽略了对文章德育内容的挖掘,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的背诵,而缺乏对课文内涵的深度理解。实施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有效发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兴趣的发展以及德育的形成。在当前素质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课文中丰富的德育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以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为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1.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起步阶段,其心智能力尚未成熟,其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其鉴别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一些不良事物的诱惑,很容易就深陷其中,从而影响到学业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而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是由名人所作,他们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融入其中,使文章具备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若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其内涵,必定会深受感动,在日常生活中,以伟人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1]。
其次,改革开放的发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可也存在一些弊端,那就是西方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也逐渐流入,并在长时间内形成潮流。在这样的熏陶与感染下,小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移,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将会帮助小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感染,从而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志向远大的人。
1.2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物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生不良思想的形成,比如不爱惜粮食、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学习等等。在这些不良思想的熏陶下,学生很难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之语文课程文化底蕴很是深厚,文章中所描述的时代通常相对久远,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所有学习都产生浓浓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对语文课程乃至所有学科的看法。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文中人物的伟大,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缺点,从而自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长此以往,实现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2]。
2.渗透策略。
2.1加强对德育内容的挖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质量与效果,就需要语文教师首先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便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思想品质能够得以有效的提高,从而向着品格高尚的方向迈进[3]。
比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由于年龄幼小以及心智的不成熟,通常很难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当然,这也不能怪学生,毕竟“荆”这个东西,离学生实际生活很远,所以他们一时无法把“荆”和“请罪”联系起来。
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从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入手,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以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朗读中,逐渐体会到他们两人身上的优良品格,意识到蔺相如的退,不是因为怕,而是出于为大局考虑;而廉颇的愧,也并非单单只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对不起蔺相如,而是因为身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他竟然会被个人恩怨而蒙蔽了双眼,从而险些做出有损国家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就渐渐明白蔺相如与廉颇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立志做一个爱国的人。
2.2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小学阶段的孩子,其思维正在从形象思维转变成抽象思维,因此多数时候不太喜欢老师单纯的说教,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孩子愿意参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的心理,加强对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便能让学生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可以接受到德育知识的熏陶与感染,从此自觉学习优秀德育知识,力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将抽象枯燥的德育知识,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以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热情与信心,从此以积极自主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长此以往,实现个人德育知识的敦实,为日后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奠定坚固的德育知识[4]。
比如,在学习《七律·长征》或者是《开国大典》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其共同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我的祖国”的演讲比赛或者是朗读比赛。在这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悟,书写演讲稿,或者选择比较适宜的文章。在书写和寻找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明白了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许多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怕艰难赢来的,因此会倍加珍惜今日的一切,同时也会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热爱之情,如此才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又比如在十月一日国庆节来临之际,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与国庆节有关的知识,或者是向其他学生讲讲自己与国庆节的故事,以便能够逐渐强化祖国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拥有爱国主义情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国庆节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又或者是让学生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借此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并立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需要明白,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之中,还可以在课堂之外。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初,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以便德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对学生形成积极的熏陶与感染,长此以往,提高学生德育能力,促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5]。
3.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以后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语文教师需要提高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语文知识的敦实,还实现了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趋于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工作,绝非一天就可以达成,因此实际进行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积极探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以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有彬.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7, 000(006):94-94.
[2]李伟.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7):103-103.
[3]陈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18, 000(009):118,120.
[4]王艺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 神州(上旬刊), 2020, 000(002):255.
[5]段彩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 求知导刊, 2017, 000(03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