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北邯郸 0569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数目越来越多。建筑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其中涵盖着非常多的专业技术,因此,其质量监督管理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期比较长,如果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就需要长期的体系建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认识到工程质量不仅仅影响着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对策研究
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会涉及较多的内容,同时有着较大的工程量,故而,施工的时候也会伴随很多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意外状况。而基于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可以较好的划分各个环节以及具体的项目内容,尤其是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可以将每个项目施工过程中伴随的风险因素降低,第一时间将项目中伴随的问题发现,然后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就可以高效利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预防过渡消费资源,利于节约成本。并且,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有助于帮助地区将较好的行业形象建立起来,从而为其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下面首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涉及的相关因素与问题进行了浅要的分析,然后对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我国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和管理,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对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各个地区的经济正常增长。但是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而且施工的周期比较长,存在非常多的外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难度,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出现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不但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非常多的影响,而且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加强内部的质量监督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推进。这不仅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而且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设,才能更好地规范工程质量监控。相关监督部门也需要建立动态的眼光,综合看待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2.1监督主体权责不清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也不断增强。但依然有部分建筑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管理部门权责不清、工作内容重复,质量监督管理权责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也给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损失。并且很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愈加形式化,所制订的监督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此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无法提升质量监督管理效益,难以实现管理创新,资金匮乏难以为开展质量监督管理提供保障。特别是对于大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内容非常多,如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权责不清,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难以发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益。
2.2质量监督管理手段落后
在信息时代下,应用新技术强化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可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提高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为发挥监督管理工作实质性效益提供了良好契机。构建质量监督管理网络平台,不仅可以让监督管理工作内容更加透明,还可以拓展监督管理职能范围、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但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际水平来看,专门构建质量监督管理平台的企业很少,更多是利用计算机存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和档案,无法发挥管控作用。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3.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意识提升
就建筑工程而言,其质量监督管理行为的导向力量就是相应的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管理效率及质量。而作为监督管理的主体力量,监督站如果想较好的保障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就要将自身的相关职责做好,同时基于自身实际,重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要不断革新工作的理念,从而有效的推进和引入先进的质量监督管理理念。
3.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形式改革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时候,主要采取巡查及抽查的模式,有着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难以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监督效率,故而,在创新质量监督管理的时候,要根于形式改革,多样化发展质量监督方法,使得工程的质量监督可以更有效、更实用、更具有操作性,也更加科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可“应项而异,因企而异”,落实差异化管理措施,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个性化服务水平。例如,立足企业诚信档案,根据企业诚信水平,进行企业质量安全行为与成果检查次数、检查时间、检查内容的科学规划,加强诚信差企业监督力度,适当提升检查次数;立足建筑工程项目类型,结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要求,确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案。像医院改造工程、房屋住宅工程等民生工程,需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增加监督抽检频次,实现抽检、巡检常态化;一些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长的施工周期和较高的经济投入、有着不可逆的施工操作,要将分项验收做好,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将智能化监管系统建立起来,推进参建方之间的交流,将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可以动态管控事情的整个过程。
3.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制度完善
(1)结合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相关工作服务范围,不断完善日常的工作体制,从而规范和指导相应工作行为,比如,进行日常学习体制的健全,通过学习制度,可以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相应的法律及法规,也可以通过日常的学习,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而将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做好。要重视日常工作原则的不断完善,具体工作中,要坚守原则,做事公公正正,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在社会监督下,充分认识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也将监督工作做好。(2)针对建筑工程,要基于监督档案的不断建设,将诚信管理机制建立起来。首先,监督站要充分利用科技技术诸如计算机信息、大数据、网络技术等等,充分调查和分析质量监督各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并且基于这个基础,将工程责任主体(从业人员、建筑企业、市场责任主体)的诚信档案构建出来,并且将此诚信档案作为开展组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的主要信息参考,同时,监督站还要做到诚实和守信用,验收以后获得的信息,需要如实的在监督报告中进行相应的填写。(3)重视教育培训体制的不断健全,不断提高监督站工作人员的能力,让其可以结合监督计划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督以及验收方法,使得监督工作和验收成果可以全面并且准确;可以结合验收结果,对责任单位进行督促和指导,从而及时整改不合格工程,进而积极参与到企业教育培训中,及时指导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推进重点工种发展的专业化,使得责任单位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和标准,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质量监管工作中的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从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质量监管技术、强化监管人员综合素养等方面出发,掌握好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细节问题,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友帅,陈刚,郝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6):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