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超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000
摘要:在新课程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想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愿意学习数学内容,首先就需要数学教师运用多种有效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加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随后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提出了加强视觉化设计、有效创设问题、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三条可以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求能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将其应在实际教学中,长此以往,实现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有效策略。
引言: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与各种技能的基础,是他们探索知识海洋,并领会到知识魅力的关键所在,是他们不断成长,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动力所在。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有效策略与科学途径,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他们能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长此以往,实现数学知识的敦实与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坚固的数学基础。
1.通过加强视觉化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内容更倾向于逻辑性,因此相对抽象,有时候没有一定的基础,很难理解其中的魅力。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其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认知阶段,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时常会产生枯燥无味之感。若是这种印象一旦形成,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内容产生厌烦情绪,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对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加强视觉化设计,换言之,就是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变得形象直观,活泼易懂,以便能够最大程度调度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比如,在讲述计算加料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于加料没有过多的接触,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不免有些吃力。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一、加料斗的几个侧面都是什么形状。二、让学生仔细观察加料斗,从而得出它的上下两个面都是空的这个结论,以此来初步感知,计算加了斗几个侧面的面积。三、引导学生观察加料斗侧面的四个梯形的大小以及形状是否完全一致。四、将加料斗岩的一侧运用合适的方式拆开,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计算等方式,一一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同时在学生的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空间”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认知与感触,为日后讲解更加高深的数学知识做铺垫[1]。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进行观察与思考,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融入趣味性,以便学生能够在符合他们认知且又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中,逐渐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长此以往,实现个人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2.有效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避免创设问题随意性,而是在深刻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多多创设那些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以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以自主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比如,在讲解概率事件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概率的真正含义以及它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方式与途径,数学教师可以设置“让学生对黑色袋子的球进行抓取”这一环节,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他所抓取的黑球,其颜色是随机的,其出现频率是不可预知的。如此一来,自然就加深了对概率含义的理解,这时,教师在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与解答,由于曾亲自参与,学生的见解自然会比较深刻。
若是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尝试对这些见解进行点评,对于其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与鼓励,对于其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与说明,这样一来,对于数学内容感兴趣的同学会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从此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领会到数学的魅力,并将这种学习态度,迁移到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上,长此以往,实现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而对于数学内容有些抵触情绪的同学,也会逐渐改变原有的看法,逐渐意识到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其实大多数都源于生活,因此学习起来也可以很有趣。这一积极的学习态度,将会促使学生逐渐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2]。
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常常掌握在老师以及少数表现比较积极的同学的手中。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多数同学积极性的有效发挥,致使他们逐渐对数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抵触情绪,严重时,甚至产生不想上课的想法。众所周知,小学是基础,若是基础没打好,那么学习更加高深理论知识就成了空谈,因此,数学教师也曾运用多种方式与策略,企图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效果甚微。而多媒体教学的融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
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够将那种独立于课堂的学生逐渐拉进学习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长此以往,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引进多媒体技术,以便学生能够在相对直观形象的内容中,逐渐实现数学知识的敦实[3]。
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分数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经验有限,很难深入理解分数真正的含义,此时,进行大篇幅的讲解,效果甚微。这时,教师就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放映等方式,形象直观的表现出分数的含义。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灵活新奇,因此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导他们跟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
同时,数学教师也要意识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互动性相对较差等等,因此在引入多媒体技术时,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如此才能让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长此以往,实现个人数学知识的敦实,为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4]。
4.结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就需要运用多种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学生能够逐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长此以往,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要深刻知悉,在新课程下,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正确的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以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从“要我学”逐渐转变成“我要学”,从此不再将数学学习视为负担,而是觉得这是一种乐趣,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迁移到其他学科中,长此以往,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利.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53.
[2]刘晓莎.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3):00190-00190.
[3]王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3-29].
[4]鲁院梅.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