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重要的两个学习内容,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二者缺一不可,但从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两者相互孤立,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制约,据此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加强阅读与写作间的有效融合,为语文课堂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性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分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更加重要,教师逐渐对语言文字赏析予以重视,学生可通过文本的赏析和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写作主题反复提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长久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是分离的,忽视了读写结合原则,导致阅读流于形式的。笔者分别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教学实施原则、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现状及其原因、促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一体化教学实施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还应遵循相关原则,详情如下:
(一)坚持随文而写原则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随文而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原则,将阅读与写作合二为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学习的作品均经过专家的精心筛选,因此不得不说,语文教材是最佳的写作范本,不仅能将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充分挖掘出,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让学生的写作更加得心应手,确保写作与阅读的有效同意。
(二)坚持读写同步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应坚持读写同步的原则,避免写作、阅读的脱节,丧失阅读的指导作用,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是教学环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教师应充分遵循这一原则,确保写作学习效果的提升。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对教学工作合理安排,确保阅读和写作同步开展。
(三)坚持先易后难原则
所谓读写一体化,是指按照范文来开展学习,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模仿来写作,值得注意的是,模仿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急于求成,避免写作过于枯燥单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典型句子开展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述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逐渐过渡到小段落仿写,通过训练积累更多知识,体现出层次性。
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应遵循上述科学的原则,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应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更多知识,积累更多知识点,将其运用到写作当中去。
二.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点,受语文教师的关注,但其实际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导致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化问题严峻,许多教师尽管在教学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未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更加重视,致使写作训练和阅读教学分离,学生缺乏系统的写作意识,无法提升写作能力,学生的作文结构单一、语句乏味、立意不深刻,这些都会影响读写教学的有序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立足读写教学现状,对相关问题展开有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转变,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助一臂之力。
三.促进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对策
为促进阅读协助的一体化,还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以写促读增强解读的深度、通过写读后感拓展阅读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开展科学续写,详情如下:
(一)以写促读增强解读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以写促读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大阅读比例,将个性化阅读引入其中,借助补白强化解读的深度,例如:在《芦花荡》一文中,在对老头子如何报仇只字未提,但通过复仇行动可感受到其周密性及严谨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相关情节进行补写,通过这种方法可引导学生对文章情节深入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通过补白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通过写读后感拓展阅读空间
读后感是指阅读后通过文章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促进阅读的有效开展,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拓展阅读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实际来说,读后感更加侧重于“感”字,学生应采用边读边议的写法,将书中精彩词句引入其中,对自己的感受进行叙述。在阅读的同时,还应对作品表达顺序加以揣摩,加强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丑小鸭》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作品,思路更加开阔,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阅读空间。
(三)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价值
由于初中学生阅历有限,知识面相对较窄,难免出现文思枯竭的情况,据此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引导,对阅读材料进行引申拓展,例如:在韩愈《马说》中,文章以马喻人,表达出对人才埋没的感慨,这一主题可在类似的作文中得到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实现自我价值。另外在学生阅读量拓展中应与写作进行结合,以此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四)开展科学续写
叙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思路对作品进行延伸,例如:《皇帝的新装》结尾处,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拓展文本:游行结束后到底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根据这一问题对文章进行续写,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能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读写一体化可积累更多知识,随后进行模仿创新,确保读写结合教学取得显著进步。此外,读写一体化还能使教学中的难度和压力逐渐缓解,充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学生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初中语文中读写一体化原则及对策进行了阐述,经多年的实践逐渐摸索到一些实施路径,对写作与阅读关系进行梳理,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开展,还能使阅读目的性得到充分强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郑冬前.读写在碰撞中闪光——探究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7):23-25.
[2]令永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80.
[3]杨波. 部编版九年级议论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姓名:王春霞(1983.04);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学历:本科,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现有职称: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