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 刘全荣
[导读]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教师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利用好信息技术,融合进我们的教学,做好创新,给学生更多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刘全荣
        天津市静海区第二中学        301600

        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研究的目的是希望教师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利用好信息技术,融合进我们的教学,做好创新,给学生更多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做好新时代领航教师。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和自身三十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研究的结果是创设师生之间信息化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到美声,美色教学环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适时巧妙使用微课,可有效地加大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语文教学不断创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融合与创新      学生兴趣       教学效果  

        时代在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两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到现在多种媒体的交互使用,深感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会使课堂知识丰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一桶水远远不够,除了教师终身学习知识外,教师还要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并合理使用到教学中,这样教师就是自来水,源源不断的呈现给学生新鲜的知识。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下的老师,才能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师必须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劝学》中有这样的语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登高”“顺风”,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完美融合,就是“创新”教师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融合创新。收到的效果则是学生“见者远”“闻着彰”。
        一、创设师生之间信息化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到美声,美色教学环境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中是感觉快乐的,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名人传》的导读《贝多芬传》时,我就开篇用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段导入,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学生看听后,被时而高亢,时而舒缓的磅礴气势所震撼也被乐队指挥家忘情的投入指挥所感染。然后引导学生谈自己看听感受,顺利进入到下一环节学习。再例如讲《智取生辰纲》时,用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导入,学生跟着大声哼唱,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我也给学生截取了电视剧《水浒传》第十一集中一部分片段,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书本剧,被演员传神的表演和紧张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样信息化情景的设置使师生之间,学生与课本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搭起美丽的桥梁。这座桥梁把知识由难变易,把课本由平实变生动,由平面变立体,由黑白变彩色,丰富而美好起来。
        二、语文教学中,适时巧妙使用微课,可有效地加大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时代在发展,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课堂中微课的选择就不错。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利于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对预知的学生学习过程中易错点,也可起指导避免作用。但不可牵强用,不可盲目用。例如讲课文《论语》十二章时,有一章是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字每届学生都是容易写错,错误原因大部分写成门子框。我于是就此录了微课,微课一部分是写成门字框的错字,让学生找错,学生发现门子框的错后,又用微课,展示正确的书写“罔”的笔顺。利用这两个小微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把这个字的正误铭记,知识在这打了结,学生以后就不容易忘记了。再如讲胡适《我的母亲》一文的拓展写作练习时我也用了微课。这个微课开篇以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母爱二字,然后导入小视频我自己老母亲厨房忙碌的情景和我下班后老母亲在路口迎接我风中站立的样子。利用这个小微课展示母爱。从而明确写作要围绕中心选材,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学习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围绕中心选材”的特点,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这样的微课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实了课堂内容,探究了知识点,提升了知识的正确率。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语文教学不断创新
        网络的发明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给人类带来无比美妙和神奇的世界,它不断地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样一个神奇网络就应该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的信息技术也给语文教学不断创新带来了便利。通常情况下,我的语文教学课前备课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网络,选其精华,弃其糟粕。“百度文库”“学科网”“无忧无虑语文网”“三通两平台”等给我提供了备课用的各种素材课件,音频,资料等。这样的选择使用,语文备课就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更便捷。上课过程中,我也恰到好处的使用网络例如讲授作文《选材的新颖性》时,我就从网上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一些热议的人物,一些时事新闻,今年感动中国人物视频等。呈现给学生“新”视野。学生不会淤泥与“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中,迈不开步。同时学生也兴趣盎然的学习,进行积累,并引入到素材中去,为写作做好准备。课下环节,我也适中的布置点网上作业,学生网上答题等,巩固一天所学知识,然后我再进行大数据的统计,明确那些学生知识掌握得好,哪些学生知识掌握有点欠缺,为下一步因材施教做好准备。
        网络和语文教学的融合,使语文更具有无穷魅力.,学生会更喜欢,更愿意主动学习。
小结: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创新,都要从利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不能从利于老师“教”的角度出发。凯洛夫的《教育学》中就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和创新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起到引领,导航作用。在此基础下,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会更充分。作为教师,希望我们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利用好信息技术,融合进我们的教学,做好创新,给学生更多指导,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做好新时代领航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