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梁玉龙
[导读] 近些年来,分层作业在教学课堂上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梁玉龙
        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  山东 滨州 256502

        【摘要】近些年来,分层作业在教学课堂上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根据学生个人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分层作业是教师布置作业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门艺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中有着重要作用。分层作业的“分层”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先分层再教学和辅导,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作业;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所谓分层作业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差异等,根据不同方面的区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作业,使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发展,最终做到因材施教。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利用分层作业丰富初中数学教学的形式,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基于此,对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进行研究,从中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2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2.1作业任务量大
        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快教学进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而且这些作业都是以练习题的形式存在,还会存在题目难度与学生当前学习情况不相符的现象,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负担”。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为了解决这个“大麻烦”,就会存在作业抄袭的现象,教师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就不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上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一味地强调课后练习,反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阻碍了初中数学教学发展的脚步。
2.2目标指向性差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大多时候都是按照教学进度和练习册中的内容进行布置的,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作业的理解学习也没有很好的效果,造成了学习资源的浪费。作业目标指向不明确,学生对近期学习的内容进行笼统的复习,教师在讲题时也是一遍过,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对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时,一个班级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会存在不同的理解程度,有的学生基础不好,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还是按照原计划继续教学;有的学生这部分知识理解能力强,只要教师稍作指点就可以理解得很透彻,但是学生还在重复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同一个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指向性差,教学质量也会随之降低[1]。
2.3内容缺乏层次
        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布置作业时缺乏层次性,没有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不能对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学习,很难到达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效果。面对同一个数学知识点,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但是所做的练习都是一样的,只是按照练习册和书本中的页码按部就班的学习,学生认为只要全部写完,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事实上,同一道练习题或许对于其中一个学生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就很难,笼统的布置作业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发展,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不能精准的判断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就会加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量,降低了教学质量。


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策略
3.1划分练习难度
        要想解决以上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就要采取分层作业的教学形式,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将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分类和分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难度的作业。教师可以按照数学题型为学生布置作业,也可以根据同一道题的不同解法让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最终上升一个层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在上升式学习的过程中对同一道练习题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可以给出不同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可以学好数学这一学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期间将练习题按照难度进行划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更好地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3.2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按照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布置作业时需要从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将作业布置变得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组、进步组、超越组等等并将对应的作业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内容,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
3.3设置分层评价机制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争取进入高一层次的小组。教师设置教学评价机制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解题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学生可以在分层作业模式下实现全面发展。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实现自我提升。在设置教学评价机制时需要教师对初中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中寻找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2]。
4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意义
4.1巩固学生知识基础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分层作业更为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一刀切”的现象,减少了学生对作业练习的厌烦感。不仅可以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练习。学生在分层作业模式下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甚至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4.2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对作业布置进行分层,可以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不同方面和程度的需求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完善,为学生设计符合发展方向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减少不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缓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的压力。
4.3促进师生友好关系
        教师利用分层作业的教学形式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精准的把握,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调整教学指导方案,避免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了解,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3]。
5结束语
        现阶段,分层作业已被大多数教师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并且教学效果良好,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应用分层作业时还需做到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不断总结经验并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分层作业的教学效果,设计出更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初中数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琪.分层作业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117.
[2]杨硕,高云柱.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性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25.
[3]曹洁.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