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陈超1 刘亮2
[导读] 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兴起,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
        陈超1 刘亮2
        (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正阳县育才外国语学校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600)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兴起,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视。历史是初中阶段进行学习的基础性学科,面对这样的情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必要的提升,就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基于混合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极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各位分享,希望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帮助,进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混合式学习;教学策略
一、当前初中历史混合式学习的问题
        (一)学习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及时交流和沟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就能够及时向教师请教,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历史知识。教师也可以及时规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而线上教学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遇到的问题也无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实时沟通,所以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对于初中生来讲,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就不强,学生的家庭成分复杂,部分学生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控,会出现大量的问题。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教研,已经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线上教育阶段当中,部分教学形式的开展受到了限制,教学形式上的单一网上直播课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
        此外,线上教学也拓展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是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展的,需要教师进行学习和掌握,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的线上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对线上教学形式的开展还停留在PPT的制作和讲解上,将教材中的知识转移到PPT当中。这种形式无法发挥出线上教育应有的作用,学生也无法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立足教材,以课准为依据
        “一标多本”是现阶段历史教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因此,历史老师最稳妥的做法就是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标准。例如《课标》对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的要求是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初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宋代时期,农业方面因为优良品种的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水稻种植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和制瓷业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宋代海外贸易的繁荣。经济重心,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南移,到南宋时,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商业贸易是宋代经济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还涉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学生需要通过海外贸易的内容来理解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课标》的解读,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实现线上内容的学习,笔者在课前通过设置“在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和“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预习,初步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三、结合课外信息拓展主题,升华情感
        立足教材,绝对不是照本宣科。我们在给学生讲述历史知识时,需要参考教材文本内容的表述,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与教材相关的课外信息,拓展主题,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笔者在处理《宋代经济的发展》中有关海外贸易内容时,自然而然就想到与南方广东有关的一则信息,那就是收藏于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南海一号”,“南海一号”是南宋初年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远洋商船。“南海一号”这个课外素材,不正是能帮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触摸宋代海外贸易最合适素材吗?于是笔者便通过筛选网上关于“南海一号”的相关图片,选择了一张船舱内装满排列成行的图片作为教学素材。更巧的是,备课当天看到一则有关中国首艘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在上海下水的新闻,笔者立马在网上搜寻相关信息,了解到这艘被航运业形容为“绿巨人”的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是中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艘23000箱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绿巨人”,是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成果,绿巨人在上海的下水试行,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飞跃。这么不起眼的新闻信息,笔者抓住不放,继续深挖,是因为笔者想到了如果把“南海一号”的信息和“绿巨人”的信息放在一起呈现给学生,能否帮助到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得到感情上的升华。
        当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南海一号”和“绿巨人”的信息后,再用深情的语气陈述以下内容:
        “同学们,从八百年前的宋代远洋木船,到今天领跑世界的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只要中国人有远洋的目标,就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为远洋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相信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怀揣梦想,不惧前行的追梦人。”
四、混合式学习中利用微课衔接课堂
        (一)、微课模式历史课前教学运用
        微课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前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传统预习知识形式,增强学生预习有效性,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程知识的掌握。在初中历史课前教学中,教师根据历史课程知识,将制作好的微课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借助微课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点,诸如历史知识、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等内容,拓宽学生历史视野,使学生借助微课的学习,更好的了解历史真相,并且通过自身思维活动,领会历史课程学习真谛。
        (二)、将微课融合到课堂及课后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大致就是在学校及家里。在学校学习,放学课后进行记忆复习。微课融合到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讲解课堂内容,这样教师也能够很好的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更好的去讲解分析,对于学习初中历史知识,老师一味地讲解会给学生一种枯燥干,但是通过微课里面可以有图片音乐视频融合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环境情绪,对于课后的复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学生的课堂影响很深,还能够课后自己学习复习,学生的学习意识也会不断提到,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及要求。
        历史是初中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内容,现在线上教学成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作为教师,应当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特殊时期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发挥出线上教学应有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敏.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7).
[2] 马强.浅析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7).
[3] 王海燕,朱梅菊.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2).
课题名称:混合学习视角下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应用研究   课题编号:2020YB1404
第一作者:
姓名:陈超   出生年月:1973年8月   性别:女   籍贯:河南省驻马店市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高级  研究方向:历史学教育  邮编:463000   单位: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
第二作者:
姓名:刘亮    出生年月:1982年3月   性别:男   籍贯:河南省正阳县   民族:汉   学历:本科     职称:中小学一级    研究方向:历史学教育    邮编:463600   单位:正阳县育才外国语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