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10kV中压分线线损治理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梁博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国网永和县供电公司  山西永和  041400
        摘要:随着电力公司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不断夯实基础信息,强化通信信号保障,加强队伍业务技能培训,提高采集异常处理效率,全面打击窃电行为,配以合理的考核体系,全方位调动基层积极性,坚决消灭负损台区,压降高损台区。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10kV中压分线线损治理方法。
        关键词:10kv;同期线损;线损治理
        引言
        降低线损对于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电能质量有重要意义,针对线损发生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加强电网线损的管理,结合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电网降损工作,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同期线损的定义和分类
        线损的一般定义是电能在电网传输分配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损失和有功功率损失。线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线损率=电网损耗的电能与向电网供应电能之比的百分数,即线损率=线路损失负荷与供电负荷之比的百分数。线损的常见分类有:同期线损、统计线损、理论线损、定额线损、管理线损和经济线损。
        同期线损系统通过集成各部门的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SCADA、GIS等专业系统,建立系统完整的电量与线损数据库,实现对设备台账信息、拓扑关系数据、电量数据等信息的全面归集,为公司总部、省级、地市、县公司、供电所等各级单位提供关口管理、电量管理、线损管理、智能监测和降损辅助决策业务,与多部门相关业务融合互动,实现线损全过程闭环管理。从笔者长期接触的配电专业工作角度来看,直接为用户服务的配电线路具有结构复杂、数量较多这两个特点,因此,分析配电线路模型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2中压同期线损的基本概念
        同期线损是指线损计算中供售电量使用同一时刻电量的计算方法。受传统抄表手段限制,供售电量不能同步发行,导致线损率月度剧烈波动,目前在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保障的情况下,通过售电量月末日发行与供电量同期的方式,可实现同期线损计算。
        10kV辐射式配电线路典型接线中包含了变电站10kV馈线、高压专变用户、公变台区、光伏电站等,图中标出了5个计量点,对于计量点的电能表均有正向总有功和反向总有功,其电量可归为输入电量、输出电量、售电量等三类。通常10kV馈线的正向总有功、光伏电站、高压专变用户和公变台区的的反向总有功是输入电量,10kV馈线反向总有功是输出电量,高压专变用户和公变台区的的正向总有功是售电量[1]。
        3影响10kV线路同期线损的因素
        3.1技术线损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变压器、消弧线圈、无功补偿器等电气的固有损耗,主要包括铜损与铁损;电力电缆、绝缘子以及电容器等电气设备的损耗,主要包括介质损耗与电晕损失;10kV配电线路的线路损耗。
        (2)电气设备由于老化、外力破坏等因素引起绝缘失效,造成的泄漏损失。
        (3)开关站、配电所、配电房中各种继电保护设备、控制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空调等造成的损耗。
        (4)历史原因导致部分投运时间较长的配电线路线径普遍存在偏小的问题;10kV配网中部分应该及时退运的高损耗变压器,仍然在农村、山区等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继续运行;由于规划等原因造成的供电电源点不足,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在县级供电公司层面还普遍偏大[2]。
        3.2影响同期线损的外在因素
        (1)计量误差与计量损失。
        (2)营销专业中,抄表与核算过程中产生差错。
        (3)用户违法用电行为造成的损失。


        (4)在线路现场变更施工或负荷划接的过程中,变压器现场挂接与原定图纸不同所导致的电量异常。
        (5)线路关口实际输入变比与系统不同导致的损失。
        (6)在线路短时间内发生联络调电,以及配电房运行方式调整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同步系统(PMS2.0)相关信息台账。
        4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反映了电力综合管理水平。受传统技术水平限制,线损统计供售电抄表时间无法对应,线损统计不能真实反映经营状况,成为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瓶颈。
        4.1明确线损管理的具体方向
        根据研究显示,电网线损问题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电网线损的管理。电网线损涉及的范围极广,需要企业中所有部门的共同合作。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和需求,电力企业有建立专门的电网线损领导小组,还为电网线损制定了具体的规划,但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反思与改进,要明确线损管理的方向,根据方向去规划线损的管理过程,进而降低电网线损的概率[3]。
        4.2供电企业混合型线损管理的重组
        近年来,为了加强电网线损的管理不仅设立了专门的线损领导小组,还设置了专门的线损管理办公室,这样设置主要就是为了突出电网线损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尽管线损管理工作对企业当前的发展来说有重要作用,但是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办公室还是不合理的。电力企业可以将线损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进行混合重组,这样可以将线损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内部的业务有机联合起来,进而更加有效地完成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
        4.3营配协同管控
        强化专业协同,建立营配协同机制,明确联络人员,深化末端融合。建立营配数据交互平台,实时共享营配联结交互业务信息,相互监督交互数据异常工单处理,规范营配业务的协同标准。通过工作群、联系单、共享文件和电话联络实现线路输入电量(小水电、分布式光伏)、线路输出电量(关口计量、办公用电)和台区(户变关系)异动及异常信息共享。制定每周“1+X”专业协同制度(每周1次专业协同会,X次不定期营配联动会和联动办公)明确线损治理措施方案、计划,探索线损治理的新路径,解决线损治理中的疑难杂症。
        43.4人员培训管控
        线损管理涉及的专业较多,具体参与人员的业务面相对较窄,加之同期线损系统的功能不断更新完善,经常出现由于业务不熟悉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针对以上的问题,定期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工作:一是请项目组专家给线损专业人员培训和专题研讨,反复宣贯同期系统集成方案、指标计算方法和取数逻辑,研讨系统建设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二是组织相关专业部门的专家相互培训学习,破除专业壁垒、打通管理梗阻,推进专业间无缝衔接,熟悉同期系统各个平台的操作,提高线损异常分析排查的效率。业务培训和交底的常态开展,促进了线损管理的精细化和全员化,为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了保障[4]。
        结束语
        同期线损系统(以下简称线损系统)是整合了PMS、SG186基础数据建设、营配贯通成果、电能量、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建设的一套系统,它将各专业的业务应用在线损层面进行融合,以线损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是电网规划、生产、运行、营销等各专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通过同期线损真实平稳的线损率为电网异常的快捷处理、业务的高效协同提供支持,实现配电网(以下简称配网)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前进.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中影响输电线路同期线损率的因素分析[J].电气工程应用,2017(2):18-23.
        [2]纪炳刚,姚天瑶.从线损产生的原因探析降低线损的管理措施[J].科技风,2010(6):234.
        [3]元伟,何珊珊.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201-202.
        [4]方晴,张若昱,刘景延,等.基于同期线损管理中台的多业务生态系统[J].农村电气化,2019(8):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