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艳
孝感市孝南区朋兴乡中心小学 432100
摘要:传统文化与班级德育有着在思想、内容等多维度的契合。本文就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融入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实践路径予以了创新。在未来的探索当中,小学班主任应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在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价值,通过对内容的开发、方法的运用及家校的共建等策略的实施,推动这一通过富有成效地深入开展。
关键词:班级;德育;策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人文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小学是儿童思想启蒙的发祥地。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小学生将经历相对漫长的知识求知、技能求知、思想求知过程,这一特殊的思想品德和核心价值的生长场所,对小学生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社会意识的浸润和再造影响十分深远[1]。小学生在这一时期接受完备和系统的知识和文化启蒙教育将使其受益终身。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传统文化的融合将在引导小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从小树立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情感,捍卫心灵成长的沃土,为小学生今后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精神支点。
1.小学生班级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实践的现状
近年来,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植入传统文化,被广大的小学班主任所认同,并展开了多元实践。当前,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拓展等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实践表明,将传统文化引入到班级德育当中能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德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当中,守法、知礼、懂奉献、怀感恩。同时,传统文化的引入也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内容,让德育教育变为可回顾的历史故事,可接触的文化实例。让容易陷入假大空的德育教育,并未更容易被小学生所乐学、乐知、乐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而随着这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部分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如在文化内涵、资源整合中出现的认知偏颇和融合不利,给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班级德育工作实践的发展带来了些许影响。同时,对整体外部环境调动的不足也使得班级的传统文化德育空间被锁于校门之内,未能在更为宏大的时空当中,为学生织就传统文化的实践网络[2]。
2.小学生班级德育工作中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2.1 聚力班级德育传统文化融入中的内容开发
传统文化教育不单单要求小学生能够对文化的知识点进行认知和掌握,更要求学生能够以更为宏大的视角来完成对家国文化的理解和景仰。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注重对传统文化德育课程的开发,班主任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机动地利用周围的地方文化资源,对德育教材进行筛选、整合,为小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实际、更为真实、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恢弘而又精致地去为小学生展现时间和空间维度下,传统文化的精准内涵,以此来推动小学德育课程开发的内涵深度。
2.2拓展班级德育传统文化融入中的方法运用
好的思想加好的方法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这是班级德育实践当中的一条基本的定律。在班级德育工作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中,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实现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隐性输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以实现思想的浸润和品行的升华。如在孝行文化的主题教育当中,围绕“孝”这一主题来设计内容,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精选《二十四孝》中的经典素材,让小学生以课本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演,而后通过诗歌诵读、一封家书等方式逐步深入主题。同时,也也可在这一过程当中,借助互联网实现与家长的“连线”,让教育惠及父母、落到实处[3]。
2.3增进班级德育传统文化融入中的家校共建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德育工作实践当中,应主导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的立体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实践体系,实现对小学生文化熏陶和文化践行的全覆盖,促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叠加,文化学习与文化实践的融合,让小学生始终置身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上。如:可以传统节日教育为纽带通过请进来的方式,使家长将孩子培养的传统文化生活课堂引入到小学生班级德育工作的框架中来,贴合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阖家团圆”“尊老孝亲”为主题,在家庭课堂与生活课堂的叠合,在家长理念和学校理念的融合中,实现对小学生民族认同及生活伦理的道德教育。
2.4 突出班级德育传统文化融入中的班主任引领
小学生班主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博爱、严谨、自信、自强、担当等内涵与自身修养和职业素养相融合,知行合一、行为世范,做好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引领好小学生生在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班主任应立足于岗位职责在为小学制定传统文化教育长期的发展规划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利用校外的资源,丰富小学生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让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实践处处可做,处处行[4]。
3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工作,全社会迅速地掀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思想热潮。在传统文化越发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对民族文化和身边的文化的敬仰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社会越来越希望看到民族因子所给身心带来的洗礼和震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小学班主任应明晰工作定位,用不同的传统文化载体,站在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的高度,端正自身工作态度、讲究工作策略、提升文化品位,在有力丰富和深化班级德育传统文化融入内涵和价值的同时,弘扬优秀时代文化,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实现班级得以教育与传统文化发展的共融。
参考文献:
[1]白传开.传统家训文化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家长(上旬刊),2020,(6):76-77.
[2]杨珮.基于传统文化的中学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探讨[J].中文信息,2020,(3):208.
[3]李林经.传统文化在小学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J].新课程,2020,(4):217.
[4]杨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班级班级德育工作中的渗透研究[J].神州,202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