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李文华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教学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育,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李文华
        云南省云龙县漕涧中学  67271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教学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情况,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育,通过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育经验,提出了解决德育实践活动问题的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德育;实践活动;对策
引言: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效落实初中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下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教师必须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将德育知识渗透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强化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德育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初中德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德育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在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只是将德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任务,只是布置课本要求的实践活动,没有抓住学生特点,调整组织形式。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仍然强调自身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思路逐步完成任务,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缺乏思考,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2.德育实践活动缺乏层次性
        由于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表现也各不一样,学生的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德育实践活动的最终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德育实践方式,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层次性。德育实践活动通常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教师在布置德育实践任务时,只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没有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开口说话、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十分困难,如果过分勉强,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而言,做社会调查十分轻松,但是不愿意沉下心来搜集材料,布置素材收集的实践任务很容易遭到抵制。千篇一律的德育实践活动,无法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
        3.德育实践活动脱离生活实际
        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并在生活中运用德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传统德育实践模式下,教师通常以课本中的要求为导向布置实践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德育活动与生活脱轨,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组织德育实践活动时,教师选用的素材十分有限,许多教师知识将先进教学单位的德育实践案例照搬到课堂,在没有调查学生生活情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既定要求完成活动,脱离生活实际的德育实践效果十分有限。
        4.德育实践活动评价过于宽泛
        德育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总结和优化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优化德育学习效果。当前,许多教师在德育实践活动评价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评价用语过于宽泛,“很好”“不错”“比较一般”等词语被滥用,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评价改善实践学习方式。此外,部分教师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过分强调学生在考试分数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通常只是基于分数,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被忽视,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解决初中德育实践活动问题的对策
        1.丰富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形式
        学习兴趣是初中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动力,在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德育实践活动环节,学生过于被动,无法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调整德育实践的内容,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更加丰富多彩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演讲比赛、运动会、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文艺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可以作为德育实践的组织形式。在组织以“诚实守信”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由学生自行准备演讲素材,围绕诚实守信进行2-5分钟的演讲。演讲比赛本身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更加放松,教师可以设置奖品,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
        2.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层次性
        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结合分层教学思想,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形式,丰富德育实践活动的层次性。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初中学习生涯,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层次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满足不同年段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主要以爱国教育为基础,通过参观博物馆、军事纪念馆等渠道等方式组织实践活动;对于高年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则应强调科学意识与道德品质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德育知识。
        3.立足生活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本身是立足实践的一种德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地域特点,选择独具特色的德育资源,从生活中发觉德育素材,以此为基础开展生活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赣南苏区的初中生可以组织参观苏区旧址,延安地区初中生应当重视延安精神的传承,南京地区初中生更是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此外,设计德育实践活动还要考虑到学生在生活对德育知识的应用,实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基本目标。
        4.完善德育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评价必须做到客观全面,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的调整评价语言。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教师的评价要求也要做出调整,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很容易伤害学生,打击学生学习自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评价之前,必须认真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进步,通过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完善的评价体系还应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除了教师对学生评价之外,还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机制,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发现实践活动中的闪光点,找到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德育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在组织德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分层教学思想,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形式,在完善的评价体系帮助下,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实践活动的价值,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质量,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小建,匡丽琼.探究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A].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 2019
        [2] 王惠英.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14
        [3] 吴冬梅.基于课程改革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讨[A].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 2019
        [4] 宫铁成.初中教师德育教育如何进行[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二)[C]. 2016
        [5] 郑从凤.初中学生德育工作浅述[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八)[C]. 2017
        [6] 李冬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