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检修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和实力得到了全面发展。加大智能变电站完善发展和相关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能够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整体质量满足具体使用的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电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针对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以期能为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全面优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变电站运维;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1引言
电力事业与我国基本的生产发展都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网智能设备的种类较为繁多,操作技术要求又相对很高,直接导致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和严苛。如果发生运维人员操作不当或维护不良现象,很容易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与使用寿命。因此,在智能电网时代,科学、专业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让智能电网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
2变电站站运维管理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变电运维专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变电站运行巡视及倒闸操作。现今随着变电站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大,造成有限的运维人力难以合理分配至各变电站,某些运行缺陷无法及时感知并处理,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电网运行的风险。为了实现变电站进一步的精益化运维,就需要不断提高变电站运维管理效率,利用高新技术使之逐渐“无人”化,从而降低变电站运行风险,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变电站存在的运维管理问题
3.1运维管理市场混乱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老旧电力设备急需进行改造升级。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智能设备被大量研发并投入市场,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小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得之前单一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被完全打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落后的传统市场,激发了行业竞争活力,但是投入市场的智能设备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给产品的辨别选择带来很大困难,对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3.2变电站工作人员的不合理工作分配
在许多供电企业中,开展变电站运维工作的相关员工,其所具备的操作水平各不相同,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分配方式,导致变电站内许多现场运维工作中,大多都是由几个经验丰富的主力人员进行其中较复杂的工作。由于变电站中,运维工作的工作量通常较大,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及劳力去处理各种事情,工作时间也较长,这就造成了不少主力人员处于长期疲劳的状态之下。疲劳过度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注意力分散,对其操作及正确的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事故极易发生。
3.3填写操作票的问题
在运行变电站的过程中,要想充分满足变电工作的需求,则必须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转换电气设备的各种状态。电气设备的状态转换中,倒闸操作票起着影响其状态转换的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想保证电气设备各状态间切换的顺利与正确性,则必须要保证运维人员能正确填写倒闸操作票。若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正确填写倒闸操作票,就会直接对电气设备状态的切换操作造成严重影响,容易造成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4提升变电站运维管理的相关策略
随着“三型两网,世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变电站的运维管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充分结合泛在电力物联网先进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创新自身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4.1加强运维管理理论研究、技术检测的手段
在智能变电站建设前期要对建设阶段进行充分的考察,并且考虑到日后系统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所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智能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地发现系统中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出现的运行问题,及时地解决以免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状况。而对设备的分析和研究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需要加大智能变电站系统运行的成本投入。所以运维管理的资金投入要纳入统筹,并且设立专项研究资金,加大支出比例。有些人认为技术研究没有必要,在发生故障后只要排除故障即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在初期,就能够减少设备的损耗,检修的工作量,甚至减少由于系统停止运行造成的严重损失。所以各职能部门在运维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大理论研究和检测技术的创新投入,提高智能变电站的稳定性。
4.2注重运维模式的构建
在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维护时,要想有效提高具体的运维质量和效果,必须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优化原有的人员值班模式。结合智能变电站运维实际情况,对值班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好节假日期间人员值班情况,保证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工作在夜间和节假日也能得到有效的管理。第二,细化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智能变电站运维团队要针对具体工序需求对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展开细化处理。比如,详细记录每一次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开展时间、维护人员、设备名称、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解决时间、下次维护时间等,不仅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制定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使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4.3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要想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对技术及设备管理工作的加强。首先,在企业的基础建设时期时,就应当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设备的巡视、管理工作,注意设备的维修,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维护;最后应加强对员工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员工对不同电气设备性能、操作方式、工作原理等信息的了解,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4.4操作步骤程序化,一键完成倒闸操作
根据安规要求,变电运维人员在执行倒闸操作时,需先在五防模拟机模拟操作后,才能在后台机上按操作票逐条完成实际操作,操作步骤较为繁琐耗时。建议在所有设备实现遥控基础上,可在模拟机和后台机上开发程序生成和导入功能,当在模拟机上完成操作后,可直接生成操作指令程序并导入后台机系统,最后由程序自动执行实际倒闸操作。同时上述操作指令程序可上传后台,及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生成历史记录,以后当需要进行相同操作时可直接调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效率,大幅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针对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展开的深入分析,可以明确发现,我国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在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的推动下,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因此,智能变电站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保证自身有能力解决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相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我国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水平的提升和智能变电站的整体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济民.500kV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6):24-25.
[2]周艳华.500kV变电运维工作安全风险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24):140-141.
[3]王胜,张凌浩,张菊玲,肖力川,唐超.智能变电站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36(11):177-179+181.
[4]杨春.关于变电站运维工作的安全风险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17):90.
[5]代建强.变电站运维一体化模式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09): 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