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永诚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标准物质的使用是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的质量控制方式之一, 但是在实际检验检测工作中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标准物质的应用误区进行了分析,并对标准物质的使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标准物质;生态环境;应用;质量控制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存在超越世界强国趋势,在物质文化水平中也逐渐提升,然而,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应当引起重视。当前,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中,不仅需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视,还应当重视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需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双方更加兼容,实现共同进步。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有关人员应当实时监督生态污染情况与资源消耗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测,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进而预防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1概述
1.1标准物质的定义
标准物质(RM)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有证标准物质(CRM)是附有认定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表示该特性值的测量单位,每一种认定的特性量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
1.2标准物质的类别
我国现行的标准物质分为一级和二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行统一的编码、管理、颁发。一级标准物质的代号以“GBW”表示,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进行定值;二级标准物质以“GBW(E)”表示,其定值方法采用一级标准物质,但是不确定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此外,还有其他的编号的标准物质也用于生态环境检测,例如编号为“GSB”、“CAS”(美国化学文摘社)或其他行业的标准物质也可用于理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
2生态环境检验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2.1有助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存在超越世界强国趋势,在物质文化水平中也逐渐提升,然而,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应当引起重视。当前,在我国的发展方向中,不仅需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视,还应当重视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需建立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双方更加兼容,实现共同进步。环境检测机构有关人员应当实时监督生态污染情况与资源消耗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检测,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进而预防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2.2促进城市规划进程发展
环境保护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城市规划建设,其作用不可替代。在科研工作中,环境检测有关工作为其提供科学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猛,而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过合理环境检测能够获取系列有效数据,确保城市规划建设具有可靠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检测有关工作。
2.3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
当前,各行业均呈现代化发展,此现象有助于我国经济迅速上升,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自然资源过渡消耗,这严重威胁着人们生活环境。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以上不利因素不利于我国长久发展。
在当前阶段中,我国很多产业在生产经营时会产生很多环境污染物质,包括废水、尾气、噪音等,部分制造业也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平衡产生着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因此,在现阶段中,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便是对环境污染有关问题的治理。当前,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工作做好。
3标准物在生态环境检验检测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3.1标准物质的适用性问题
在检验检测过程中,使用某一标准物质制备校准曲线或是工作曲线,同时又将同一批号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样品进行质量控制,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果使用的是质控类标准物质(质控样)用于制备校准曲线或工作曲线,由于两种标准物质定值方法、不确定度等方面的原因,质量控制用标准物质的相对不确定度一般要大于分析校准用标准物质,做出的校准曲线必然有较大的偏差,不符合分析工作的基本原则;二是同一个标准物质同时作为校准曲线和质量控制导致同性源问题的产生,对检验检测分析结果所造成的影响,使得质量控制失去了任何意义。但是,校准用的标准物质除了用于制作曲线外,同时可用于样品的加标回收。
3.2稀释方式出现标准值和不确定度问题
标准物质的稀释方式不同导致出现标准值和不确定度问题。首先,标准物质的取样量是在均匀性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如果在使用标准物质时实际取样量与证书上的要求不一致时,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等参数可能会由于不均匀性而不再有效。其次,改变标准物质的稀释比例后,标准物质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不会与证书中规定的标准值和不确定度呈简单的数学关系。再者,校准用标准物质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稀释,由于玻璃量器允差带来的相对误差的差异性以及单一移液管的使用出现的误差问题导致在同样的稀释比例下,量取分析校准溶液体积越大,稀释误差越小。
3.3标准物质前处理方式导致的偏差
质量控制标准物质和被测样品前处理方式不一致的问题,某些检测项目例如石油类,其标准物质的介质或是溶剂多为四氯化碳、正己烷等有机物质,而这些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无法与被测水样一起经历酸化、萃取和去水等一系列前处理过程,使得相关项目的全程序质量控制无法实现。再者,质控类标准物质除了溶剂介质外,无干扰物质的存在,相对于介质复杂的被测样品,无需进行前处理过程,可以直接进样测定。
4标准物质应用对策
首先,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人员在选择使用标准物质时,应根据检验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标准物质的适用类型进行充分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校准用标准物质(标准储备液)或是质控类标准物质(质控样),才能在充分发挥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作用。其次,严格按照标准物质证书中要求的取样体积及稀释比例进行定容稀释,避免由于其他稀释方式造成的误差,不正确的稀释方法,得出的结果也是没有意义的。再次,检验检测机构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与水互溶的标准物质,使其能够与被测样品进行同样的前处理操作,实现全程序质量控制。
结语
标准物质的正确、规范使用,是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通过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对环境污染状况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全浩,韩永志.标准物质及其应用技术[M].2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邢书才,田衎,樊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水质标准物质应用问题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5):12-16.
[3]任彦军.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检测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环境研究与检测,2017,42(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