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钦
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北海市536000
摘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中,要能够全面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建设手段。文章从介绍新媒体及校园文化内涵与类型入手,着重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一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包含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职生缺乏较强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沉迷网络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还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建设手段,为提升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更好适应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发展需求提供良好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
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内师生共同创建形成的学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促进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现代教育活动带来重要影响。新媒体具备网络化、数字化、全息化、交互性、实时性等特征,推动着校园文化交流和建设。中职学校充分关注到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的发展特点,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
1.新媒体及校园文化内涵与类型
1.1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上衍生的新兴媒体形式。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数字电视、网络、数字电影或者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信息传播媒介都属于新媒体。当前新媒体主要包含了微信、微博、QQ、搜索引擎等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促进新媒体形成的重要前提,和传统媒体形式之间的区别也在于依托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拥有更为迅速的传播速度,科技含量高,发展优势无可比拟。
细致分析新媒体的特征,能够发现集中在:(1)开放性和共享性。新媒体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创建出更多信息和交流渠道,给人们提供信息服务。(2)交互性和便捷性。传统媒体采用单向性信息传播模式,而新媒体则颠覆这一模式,能够双向、实时传递信息,从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互动交流。在新媒体的支持下,信息获取方式更为简便,人们还能够体验到网上交流、购物、自动化办公等多种服务。(3)虚拟性和娱乐性。新媒体模式整合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极大程度影响到人们的认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可以使用化名或者匿名方式,激发了人们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
1.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内部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学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是全校都共同遵守、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从校园文化的本质来看,其集中代表了以下几个方面:(1)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包含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活动文化。(3)最主要功能在于育人,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开展学校教育的目标。
中职学校重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培养人方面遵循着“以育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中职校园文化是指在中职校园内经历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师生共同创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的总和。建设中职校园文化时,精神文化是核心,制度文化是抓手,物质文化是基础,活动文化是重点。
2.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2.1中职校园文化在新媒体下呈现的特征
(1)内容丰富。计算机网络、数字化通讯是新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储备量、信息量大是新媒体技术的显著特征,能够更为充分挖掘、汇聚和散播信息[1]。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中,新媒体为其提供多样化信息,给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宣传和教育平台。
(2)传播途径广泛。中职学校全体师生都能够良好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和传播信息,学生拥有更多交流途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交际能力,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见识。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建设校园文化能够发挥多种途径的传播媒介作用,加大文化传播力度。
(3)开放性和多样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职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联系的紧密程度上升,受到新媒体开放性特征的影响,中职校园文化能够获取到更多社会资源,掌握到前沿文化潮流和时代最新理念,拓展了文化建设者的视野,促使中职校园文化也显现出开放性特征。新媒体平台扩展了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促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信息发布渠道,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都显现出多样性特征。
2.2重要意义
(1)适应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中职教育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要不断优化教学培养模式,改进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切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而新媒体的发展给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较大转变,要积极利用中职学校多媒体设施,转变以往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创新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新媒体适应了中职生的发展特点,能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支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重在营造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良好提升中职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中职建设校园文化,在发挥常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于多种文化宣传途径。迅速发展的新媒体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师生,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平台传递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更为便捷,能够及时宣传和推广一些学校内容和信息,便于学生选择到自身喜欢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够适应校园文化建设需求,且节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本。
(3)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实际吸引力会影响到其育人功能。当前社会文化逐渐深刻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处在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建设校园文化能够良好利用新媒体的媒介作用,使用声音、图文、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丰富性的、动态性的内容,具备更强吸引力。同时,新媒体可以突破校园文化建设的时空限制,更高效传播信息和文化内容,且采用双向传播的形式,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
3.新媒体环境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处在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和价值。为此,要全面分析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为寻找科学应对策略提供支持。
3.1开放性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更新和进步,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及,中职生能通过网络媒介获取到各类社会信息。中职生在享受多元业务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诱惑,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侵扰。很多中职生都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会容易在纷杂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不正确的思维认知方式和道德观念。面对这样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职学校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加以应对,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活动稳步开展,才能够顺应开放性的网络环境。
3.2中职生缺乏较强独立思考能力
中职生要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才可以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逐渐突破自我,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行为能力。很多中职生在新媒体环境中,长期使用移动终端浏览网络信息,开展社会多元化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很难集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且容易形成人云亦云的思考模式和发言模式,导致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弱化[2]。
3.3沉迷网络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网络信息应用高速发展,在给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容易产生一些负面问题,而中职生沉迷网络引发心理问题就是一个典型表现。
中职生已经逐渐习惯使用网络媒体发表言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学习以及购物等都较多依赖网络,在网络世界中消耗的时间过多,中职生会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思考习惯,相应地,中职生和现实生活中的接触也会有所减少,长此以往会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4.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策略
中职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新媒体优势和作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渠道,采用多样化的建设方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中职学校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主动应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各项冲击和挑战,采取一系列科学可行的建设手段,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4.1加强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中职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期。顺应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特点,中职学校要能够注重合理构建新媒体文化发展环境,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而这些要求都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难度。为此,要切实加强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3]。
4.1.1组建校园文化建设人员团队
当前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行中,除了基础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要关注到新媒体环境建设,其中要求全体师生都树立起较强的共建意识,形成文化主体思想,更好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想要有效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参与程度较低、新媒体运用不够科学的问题,可以积极组建起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人员团队,专项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一是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牵头人,学校各个部门负责人都要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其中,共同开展全方位管理工作,支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校长的带头作用,全面结合学校自身文化传统、发展态势、学生特征以及新媒体发展规律等,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和方案。
二是中职各个职能部门要阶段性规划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挥领导小组的指导作用,全面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和针对性,研究建设方案的预期成果。
三是要切实加大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力度。发挥中职校园网络、微信、微博、论坛等多种渠道优势,充分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增加全体师生的关注度,促进师生树立起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意识,更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4]。
四是要通过科研室实施理论研究活动。中职科研室要能够担负起理论研究的重任,全面分析新媒体环境发展趋势以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律,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给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4.1.2发挥师生的参与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师生都是重要主体,尤其班主任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中职学校可以有意识安排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学校尽可能给优秀教师创建出进修和培训方面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相关交流活动之中,逐步提升整个建设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之中。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拉近师生的距离,创建出学生参与的平台,如由学生担任中职学校微信、微博等官方账号的参与者,让学生作为学校板报、文化宣传展览等方面内容的参与者,通过学生的参与,展现出文化建设的内容。
4.1.3完善基础保障机制
中职学校要持续加大投资新媒体的力度,将新媒体发展项目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经费之中,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形成完善化的基础实施。重点建设基础硬件设施,促进校园网络系统达到有线和无线充分结合、全面覆盖的效果,构建校园网站,促进其具备较强的交互性、娱乐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同时还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专门视频连线互动学习系统,形成“移动+互联网+云资源”三位一体教育资源点播系统,给新媒体环境的良好搭建提供重要前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取得良好成效[5]。
4.2构建完善化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
处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要明确其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全面遵循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计划,制定出周密的组织计划,强化科学管理活动实施效果,营造出宽松、和谐、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6]。
(1)构建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可靠制度支撑。中职学校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理调整和改进规章制度,合理保障学生的文化需求。中职学校开展制度建设活动时,要注重从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运行制度等方面入手,设立出科学细致的利用新媒体办法,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实施新媒体舆论管控。中职学校借助于新媒体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能够关注到新媒体的一些负面影响,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学校要注重强化新媒体舆论管控工作,做好信息审查和监管工作,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技术手段,尽可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新媒体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实施综合管控,如建设专门的校园舆情监控系统,正面引导在校师生关于热点问题加以讨论,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7]。
(3)建设校园新媒体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设权限管理机制,合理设置好在公共平台发布信息用户的权限,使用规章制度实施管理活动,给学校信息保密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中职学校还要能够从校园管理制度、网络新媒体监管条例出发,制定出适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
4.3契合中职生碎片化阅读方式传播信息
处在新媒体环境下,很多中职生已经形成碎片化阅读习惯,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宣传校园文化相关知识,要能够顺应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使用校园公众平台、学校网站等方式,宣传社会正能量的事物,编辑一些网络文化信息片段,促进学生自主了解社会事件的详情,关注学校所宣传的内容,发挥这些内容在学生思想上的正面引导。中职学校要注重合理使用新媒体平台,全面把关网络信息,确保校园新媒体平台中传播的网络信息是真实准确的,能够给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到适合学生阅读方式,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形式,提升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8]。
5.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中职校园文化,可以适应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还能够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提升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仅要加强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还要构建完善化的校园文化管理体系,并契合中职生碎片化阅读方式传播信息。
参考文献:
[1]余瑾, 刘双清, 姜盈.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 文教资料, 2018(030):66-67.
[2]秦晶晶. 新媒体环境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传媒论坛, 2018, 001(002):108.
[3]杨帆. 新媒体条件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研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8(002):12-13,27.
[4]赵秀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2):123-124.
[5]高艳丽, 赵莹, 胡书廷,等.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 2019, 372(04):33-34.
[6]罗红梅.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 高教学刊, 2018(006):182-184.
[7]詹劼, 周纯玉.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传播力研究, 2019, 3(10):24-25.
[8]吴尚卓.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分析[J]. 青春岁月, 2018(019):115-116.
作者简介:钟钦(1987.10-)女,汉,广西平乐,学校招就处副主任/讲师,本科,单位: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新媒体在中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的运用与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5A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