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模式下高中政治课堂如何优化教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钟文淑
[导读] 为贯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方针,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海南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3+3”模式,实行选课走班
        钟文淑
        海南省临高县临高中学(571800)

        摘 要:为贯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方针,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海南省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3+3”模式,实行选课走班。教师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  个体差异  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反馈的关键环节。传统文理分科,学生是综合文科和理科学习能力的情况做出选择,会存在“我读文科,但是不喜欢政治科”的现象。教学过程占据主要部分,导致在教学评价上,采用单一的打分制,以成绩论成败,功利性明显,不能尊重学生的差异。选课走班,以个人的选择为基础,切合学生个体成长规律,体现学生的风格、兴趣和能力等独特性。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个体自身纵向评价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活动性课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教育立德树人要求。传统教学评价者一般是学校领导、学科教研组领导、专家评委和教师。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是要提升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动地位,二是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对自己学习成长的纵向对比观察。这样一来,领导的综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更具备全面性、公正性和自主性。
        首先,学校领导的综合评价要全面。学校评价应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基础,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存在问题给予有效指导,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优秀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掌握课标、考纲、教材、考试说明,还要有过硬的课堂驾驭能力、卓越的教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研究的教研能力。”学校评教起到的是整个教学评价体系的引领作用,应做到全方位的考量。一是评价工具不能单一,比如调查问卷、工作总结表、推门听课;二是评价机制要灵活,教师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利用老教师带新教师“师徒结对”,或者同级教师之间互评,一方面是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同事之间互相监督;三是评价结果多样化,年度最有亲和力教师、最幽默教师、最具研究力教师、最新思维教师等等,结果多样化,努力的方向就多了,学校的发展欣欣向荣,学科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其次,教师课堂评价要公正。教育要立德树人,政治教师就要坚持以生为本,做到评价客观公正。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活动参与度不高,这样一来,老师对学生就会出现分类,“我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我的学生”,不客观的分析导致不客观的评价。最后,学生评价要自主。在政治课堂上,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或学生之间的评价。实行走班制,政治课堂可适当利用“小先生制”。所谓“小先生制”即教师适当放开课堂,而学生通过课下做好充足准备在课堂上直接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师可以发挥一个宏观调控的作用,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增长技能,鼓励同学之间互评、合作探究。


        二、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田远飞在其硕士毕业论文里提到:“生命化教育理论要求教育关注生命的力量,重视人文关怀。”个人的生命发展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学生的认知由一开始的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和由浅入深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追求功利目的,而违背学生生命和认知的成长规律。教学评价应遵循规律,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第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关于过程性评价我们可以引入“成长记录袋”,即通记录学生某阶段的成长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个人反思情况,并结合班主任、同学和家长的观察做有计划有目的的分析和有理有据的评价。“成长记录袋”可以以时间作为线索,也可以以学生个体作为记录对象,也可以是课堂活动参与情况和作品集,如此一来,过程性评价有理有据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是理性运用结果性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也就是发挥个体性功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发挥对个体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社会贡献的社会性功能。结果性评价的内容,可以包含课堂出勤结果、作业提交结果、学习反思结果、听课纪律结果、踊跃发言结果、合作探究结果、课堂笔记结果和课后承担任务实践报告结果,这样综合评价结果就超越了原来以成绩论英雄的功利性评价结果,学生主动将个人奋斗计划从单一的成绩排名扩充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各个环节中,既提升课堂效率又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优化学习结果。
        三、评价方法灵活化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到反馈指导的作用。方法不当会事倍而功半,方法灵活得当,将会事半功倍。情况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对老师发布任务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或者唱反调,此时老师不应直接点名批评某某同学、用冷言冷语含沙射影或者选择漠视,这样都会导致师生关系出现隔阂,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开展。鉴于此种情况,教师应批评变为鼓励:方法一,鼓励同学针对材料发表不同的观点,提倡多角度认识同一事件;方法二,利用不同的意见设置议题,开展课堂小辩论;方法三,私下和意见不同的同学沟通,表示对他们发散思维的认可,同时适当引导他的课堂行为。课堂评价变批评为鼓励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学相长。
        走班制模式下,应从评价主体、评价过程和结果以及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变革,优化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和指导功能,锻造高效课堂。时代在变迁,因循守旧虽然能减轻教师面对教育改革的压力,但是不破不立。不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多次反复探索和实验,研究新方法新思路,我们不能实现自己的蜕变。化压力为动力,方能破茧成蝶,作一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田远飞.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的背离与契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5.
[2]司艳科.高中思想政治走班制教学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19.6.
[3]余婷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6.
[4]刘振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评价[J].教育实践研究,2019(7).
[5]刘振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评价[J].教育实践研究,2019(7).
[6]田远飞.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实践与课程目标的背离与契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