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玲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京港小学 476000
摘要:“学困生”是校园里独特的群体,倘若教师缺乏正确的方向引领,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怀着对这群特别的孩子的特别的爱,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怀和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细心呵护,及时反馈,重点指导,如此促使"学困生"逐步转变,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学困生转化;因材施教;健康成长
“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教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有首歌唱的好: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我们的生活多灿烂!……是的,我们教师是花园里的园丁,每一朵花我们都要悉心呵护。我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每日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在教育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
那么哪些学生应该归属于学困生?我认为应该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一类是思想行为落后的学生。这些孩子都应该纳入学困生的行列,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要区别对待。细心的老师善于发现教育孩子的着手点,切入点,适时地抓住问题,借机教育培养孩子,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既使有些错误他还会犯,可是他已经认识到错误的行为,从思想认识的改变到行为习惯的改正需要给予时间,错误和毛病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那么错误的改正更是难上加难,需要更长的调教时间。老师要有耐心,对孩子宽容以待。根据我这几年的低年级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上课提高专注力,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凡成绩差的孩子上课都有不认真听讲的坏毛病,诸位上课时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某某在那里眼睛发直,魂不守舍的想玩具;某某在板凳上坐不住,东扭西晃不能静心听讲;某某在那里一趴,手里摆弄着铅笔,打架着橡皮擦……诸如此类,就是不能端正地坐在板凳上听老师讲课。四十分钟的时间被他玩掉半小时,试想,长此以往,他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的话,那真是神童了!可惜再聪明的孩子也在跑神中浪费了头脑,成绩差距越来越大。故而提高后进生的专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中之重,是点睛之笔。上课时一句适时地提醒,当此时的一个提问,随机一个眼神的关注,都能让孩子把心收过来,让他重新回到课堂中。
当然,这期间有多少学生的老毛病在不停地反复发作,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每一个一线的教师又怎会不明于心呢?
二、家校合作,对孩子教育不留软肋。
没有家长的配合,单纯依靠老师的努力,孩子的改变和进步不能保持。只有家校互动,才能全方位给孩子以动力。我一直以为,亲子关系很微妙。父母的爱和放纵,孩子能敏锐的感受到,这种感受会落实到他的学习状态中,进而影响他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对他要求高,期望大,每天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重视,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检查的细心,而且纠错必改。那么,孩子也会严肃认真对待学习,对自身要求不自觉的就会提高,上课认真听讲,不敷衍老师的作业,对错题错字不放过。试问这样的孩子怎会成绩不突出呢?这里有老师的辛苦付出,更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有些后进生,就缺少这个最重要板块的引导和熏陶。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家长不给力。在孩子最需要家长培养的阶段,而他们却缺席了,因为种种借口和原因耽误了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而孩子也在这种缺失中慢慢走下坡路。让关心孩子的老师们感到痛心和遗憾。痛心一朵花的不绽而凋,遗憾家长不作为的爱莫能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就是兵,一年一年的送走了孩子,而家长却要守护孩子一辈子。诸多利弊,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甚至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要点拨家长的思想高度。一句话,身为人师任重而道远啊!
另一类思想行为落后的学生要怎样培养呢?我虽不是名师,但我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也有自己的一点看法。这一类孩子往往缺乏家教,缺少关爱。据我观察,在班里的后进生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他们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隔代教育。这些长辈因为过分疼爱而致使孩子没有规矩,因为觉得孩子可怜而没有原则的让步或坦护,种种不正确的育儿方式让孩子在和同龄人交往中显示出差距,毛病很多,没有教养和规矩。由于年老力衰,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更无充沛精力辅导孩子学习,所以隔代养大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不突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欠缺培养。人间万象,不幸的家庭,可怜的孩子,这些硬件制约都是没有办法的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尽一己之力,给孩子一份关爱。例如我班一个男孩,健康聪明,性格活泼,却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不断,缺乏自制力,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我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效果不佳。后来给他家长打电话才得知,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外出打工,母亲远嫁,是孩子的爷爷抚养其长大,爷爷没有文化,不能辅导他学习,有时孩子也会跟着姑妈一起生活,可姑妈也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能顾得上他呢?当我知道这种情况后,身为人母和教师的我内心悲哀而无奈,孩子没有错,他只是缺少家庭的爱和教育。从此以后,我就更多关注他,没事多和他聊聊天,时不时亲切地抚摸他的头,他犯错误时耐心地引导他,我知道他需要这样和风细雨的温暖。我建议家长给他报一个辅导班已完成家庭作业,以弥补他的家长不会辅导的短板。孩子很快就跟上了同龄人的学习状态,看到孩子的进步,欣慰之情荡漾在我心。工作中多付出一些心思,改变一点观念,孩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困生的情况不同,教师的处理方法要弹性,要因材施教。习主席说:“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只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干好本职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在其位,尽其心,谋其事,为我们的中国梦贡献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