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焕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5300)
摘要:通过对我院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初步检验,研究采取半开放式访谈法,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用类属分析法进行分析,总结出专业教师在工作态度、教学素养、价值观渗透等三个方面的表现,对教师评价学生在学风、专业性、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现,间接显示课程思政实施以来的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与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效果,访谈法
一、研究背景
自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后,课程思政就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院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实施思政教学一年以来,教学效果如何?教师的教学是否带有主观刻意的渲染?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发生好的转变?对本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否有转变?学生的学习风气和专业性自实施以来是否有转变?这些都是需要思政研究者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作为全新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难检测与衡量,也难以从其他教学效果中单纯区分开来。通过学习研究众多的效果检验方法后,我们选择半开放式团体访谈法进行研究。该方法较为灵活机动,能够反映真实教学状态及效果。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与空中乘务专业教师;选取空中乘务专业的5个班作为调查对象,每班按照学号分布随机选取8人进行半开放式访谈;选取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专任教师进行访谈。
(二)访谈提纲
1.访谈对象:空中乘务专业学生
2.访谈提纲:
(1)《民航地勤服务》专任教师是否存在迟到、早退的情况?(2)你对这位教师的印象如何?(3)专任教师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练习的批改?(4)课间专任教师是否与学生沟通谈心?(5)专任教师备课内容是否丰富,具有逻辑性?(6)课堂上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亲和,幽默?(7)《民航地勤服务》中穿插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你最有印象的是哪些?(8)专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知识讲授外,还有什么对你触动比较大的地方?(9)专任教师交流本人从业经验、行业认知等内容,你怎么看?
3、访谈对象: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专任教师
4、访谈提纲见图1:
图1 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专任教师访谈提纲
.png)
(三)访谈方式
1、访谈学生: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访谈结果,访谈主持人采用任课教师回避制,并聘请企业教师作为访谈主持人。访谈主题围绕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而展开,让学生感觉是一次普通的教学访谈,征求学生同意后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每次以班级为单位“一对五”的团体访谈结束后,将录音材料转化为文字材料。
2.访谈教师:通过对空中乘务专业《民航地勤服务》课程专任教师进行访谈,完成学生在进行思政教育一年的时间中,学生在学风、专业性及个人价值观念的变化。该项访谈由本专业思政课教师作为主持人完成。
(四)类属分析
由本课题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获取的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的分析整理,根据材料本身的属性进行编码;然后通过轴心式分析发现初次编码中的关系,形成类别;在各种类别中找到其内在逻辑联系,把研究结果统一到一个核心类属中。
三、研究结果
1.访谈对象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
在开放式分析中,本次研究收集到的素材共进行了77个编码,维度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大多数。轴心式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核心词主要是关于教师个人品行、教学素养、教学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由此说明,任课教师本身的个人素养与教学素养比单纯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更大。通过轴心式分析,将以上编码形成类别,通过选择式分析将类别归属到一个核心类属中,即工作态度、教学素养、价值观渗透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2:
图2核心类属、关键类属与开放式编码对应表(访谈对象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
.png)
2.访谈对象为空中乘务《民航地勤服务》课程专任教师:
最终,我们通过选择式分析把30个编码分为三类核心类属,即学风、专业性及个人价值观念。具体见图3:
图3核心类属、关键类属与开放式编码对应表(访谈对象为专任教师)
.png)
四、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访谈法,选取2017、2018、2019级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进行半开放式团体访谈,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用类属分析法总结出专业课教师在工作态度、教学素养、价值观渗透等三个方面的表现,对教师评价学生在学风、专业性、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总结,来反映“课程思政”的初步实施效果。
(一)实施主体分析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教师,通过对广泛对象开展的半开放式访谈发现,教师的个人素养与专业素养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影响非常大,比如学生的观点中有:XXX老师讲课特别风趣幽默,他讲的课我爱听;XXX老师特别好,很关心我们,他的话我愿意去做;我认为XXX老师的气质特别好,我也想像她一样等等。教师业务重点应放在提高个人专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和为人处世素养等,这样才能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施内容分析
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哲学层面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和理论层面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元素,以及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层面的各种正能量元素等[1]。这些都需要专业教师去发现、挖掘、引导、渗透,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学生对于教师在专业、行业、职业方面的内容渗透的印象较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理论元素印象不深,这说明学生的需求在于专业发展、职业定位上。因此,理论思政元素要多尝试与专业、行业元素相对接,看准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实施,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半开放式访谈法,对课程思政实施一年内的效果进行初步检查,既体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无论是全面提高教师素养,还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都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予以保障。从学院层面,应制定相关的教学实施政策,以正面引导加侧面监督双管齐下。正面引导是:第一,建立课程思政研究组织团队,分析课程思政的逻辑及要领,并召开专题探讨会;第二,各专业之间分享课程思政的实施经验并树立示范课程;第三,形成文字性总结实施材料进行全院共享学习。侧面检查监督是: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注重教师、教案、授课内容中关于德育意识、德育功能的核查;教师个人的业绩和评优考核中应重视德育考核,形成切实有效的德育考核体系;制定教师校内外服务工作考核方案,与社区、企业的志愿服务进行结合,德育理论认知转化为实践认知。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工程,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这需要学院转变育人思路,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教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素养;研究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输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巨大的有生命力的外化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学2017(10):4-7.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 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44.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