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果导向”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 钟华林
[导读] 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已往教学现状和专业实际,践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
        钟华林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12)
        摘要: 根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已往教学现状和专业实际,践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多功能一体化教室,创建多情景、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模式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着重能力评介来强化能力培养,达到能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目的。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基于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在反向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新安排课程大纲,重构教学内容,如重构理论环节、重新选择知识点,实践环节及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等。《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必开课程;该课主要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各元件的结构原理、基本回路、选型应用及常见故障等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利用液压和气压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构建多功能一体化教学场所,创建多情景、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模式教学,皆在告之学生通过学习要获得的能力、为什么要获得这些的能力和帮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通过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能力的评价使学生得知自己已经获得了这些能力。
        二、重构教学内容
        1、以载体为主线统贯穿教学始终
        以液压传动部分为例,图1所示为简单机床的液压传动系统图,可以作为教学载体,它是大多数教材绪论中的内容,用来让学生初步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此图告诉学生液压系统包括了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几大部分,以及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但关于该液压系统的工程实际应用和使用要求没有介绍,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难理解,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将“简单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图”贯穿教学始终,是基于此图,其结构组成简单、易理解,基本涵盖液压传动几大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因此通过此图1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对液压课程全面的教学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工程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类似在讲解液压泵站、液压缸、控制阀、系统回路、各部分常见故障等知识点,仍以“简单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图”为载体,通过工况调整、元器件增减,实现不同的液压系统图,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老师通过课堂推演、提问,学生通过课堂解答、课后检索,有效将理论与工程实际充分结合;当讲解典型液压系统,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液压系统原理图,甚至会提出不足,找出新的解决方案,这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多功能一体化教室
        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授课地点从普通多媒体教室搬到“多功能一体化”教室,这个教室是集多媒体教室、机房、液气压实训室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场所,这个教学场具有如下特点:
        (1)空间大,可同时容纳50多个学生,便于本课程工作任务实施中分组协作完成。
        (2)实训区有四个液压实训台和八个气动实训台,并安装有专用的压缩空气管道。
        (3)配备黑板和多媒体投影仪, 针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教师可借助板书和多媒体进行剖析。
        (4)提供开放式机房, 学生在自带的笔记本电脑中安装 FluidSIM液压与气压系统设计仿真软件,方便学习液气压基本回路和进行液气压系统分析,以及完成其他学习任务。
        通过实训平台,学生能够正确地操作和使用液压试验台,能够读懂实际液压设备中的系统原理图,能够找到与液压原理图对应的各类元器件,并完成相对应的液压泵性能实验、液压阀性能实验和容积节流调速回路实验;通过该实训平台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油液泵、液压马达、电磁换向阀和液压油缸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初步掌握典型的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容积节流调速回路等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液压元件及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初步具备一般液压系统的分析理解和相关工程项目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多情景、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模式教学
        教学软硬件有了,如何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教材所要求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
        1、运用巧妙的方法创设学习情景
        运用巧妙的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在学习上投入更多情感和精力。如在讲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中位机能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四个油口的名称,然后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回路中的油路状态,再将学生分成五组,让学生利用FludSIM液压系统设计仿真软件分别对五种中位机能搭建液压回路,然后让每个小组的组长陈述其特点,小组成员作适当补充,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总结。这个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学生的热情很容易随着时间逐渐消退,为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需根据课程内容不断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分组完成任务时,不仅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为活跃课堂气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实例分析,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方法之外,还使用卡片交流、角色互换等教学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新知识。如在学习情境二液压压力控制回路时,压力控制阀包括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和压力继电器,前三者的职能符号极易混淆,笔者让学生以卡片交流和角色互换的形式进行理解性学习。笔者在黑板上板书四个压力控制阀的职能符号, 再随意挑选几位学生,然后进入“大家一起来找茬”的环节,通过该过程,学习效果明显。
        五、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能力的评价
        如何合理、客观评价学生各项能力,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对教学改革的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试卷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引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上,类似于传统教学的课后作业,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工程问题没有参考答案,学生需要团队合作、查阅资料、甚至咨询专业公司才能解决,老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序、解决方案的优劣来评分,同时对后进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实验成绩则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试卷摒弃了传统的选择、填空与是非题,统一采用简答、分析与计算题型,考核内容一题一图,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对所有知识点的综合理解、掌握和应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最终考核结果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综合性的评价考核,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宁 .多媒体技术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轻工科技,2014 (10) .
        [2] 崔小立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J].电子制作,2014 (19)
        [3]袁晓明,侯振兴,沈明辉,等.OBE教学模式及其在燕山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上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9):113-114.
        钟华林,男,1966出生,汉族,四川威远人,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大学本科,从事职业教育和机械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