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作业批改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盛晓旭
[导读] 在学校,课上学生只是听,课下做作业。这种方式也是很多教师习惯运用的模式,虽说这种模式方便教师教学,但对整体学习效果及效率上大打折扣
        盛晓旭
        (依安县中心镇向阳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500)
        在学校,课上学生只是听,课下做作业。这种方式也是很多教师习惯运用的模式,虽说这种模式方便教师教学,但对整体学习效果及效率上大打折扣。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就有些陈旧不适用。也就是说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概念界定 1.作业: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由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要求指定由学生去完成的 练习或其他活动,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业批改:作业的批改包括两个环节:批作业和改作业,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反馈的 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从教的角度看, 是教师对作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据此调整后续的课堂教学计 划或进行查漏补缺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而言,作业批改既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外部的评价。
        3.作业批改方式: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消化、整理、挖掘、提炼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新一轮数学改革,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滞后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了解掌握学生各方面及学习能力的提高的时间难以保证。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主动性就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更难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就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压制。
        3、师生双方获得的有效信息很少,失真性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 ”、“ ”、“ ”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束缚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对批改的研究
        国内: 《走进新课程》 、 《学习的革命》等专著上都有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的理论,这 为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国外:关于作业的设计、批改和评价,国外的教学家们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 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学合作来某一专题, 这也为课题提供实验的经验。
        从理论层面上说,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并要求 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者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是目标自由、情境 驱动、依靠学习背景,以真实任务、知识经验建构为标准,评价标准多元化。建构主义理论 将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 20 世纪中期,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如布鲁纳的 “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实验等,这些教育思想和观点虽然在理论基础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系列的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 性,做作业是主体的一种探究和回忆过程,而批改作业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和回忆过程的引导、帮助、纠错的手段和方法,这就学要教师用恰当批改作业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建议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重要依据。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因人而异,采用适当方法。宗旨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小组批完后不能甩手掌柜,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其宗旨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能将教学与作业结合好,真正做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