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伟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省柳州市 545000
摘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历年来已经形成了众多高校当中的一个重要品牌实践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一些弊端也随之频繁出现,例如“三下乡”师生队伍当中出现思想意识薄弱、师生责任意识差等问题比较突出,文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思政背景下发展高校的要求,提出与时代相融合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为进一步发展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宝贵的想法和思路。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思考
引言:21世纪以来,高校的学生结构不断变化,尤其在社会实践教育方面有了新的变化,由此我们就要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根据数据显示,虽然现在社会实践教育已经形式多样,但是教育质量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大学社会实践应对新媒体时代方面的理论材料也非常少。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思考。
1.高校大学生大思政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实践工作是大学学校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平台,社会实践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社会实践教育在我国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1]
1.1思想文化具有多样性
由于网络的普及,使得现代的大学生轻松获取各种文化知识,也给高校社会实践工作带来快捷的体验,也带来了不良文化渗透的风险。对于许多高等院校来说,要定期预判这些文化的风险,防止西方文化渗透和网络不良文化、邪教文化的侵蚀,加强宣讲党的声音,用先进的理论思想武装教师队伍和社会实践理论课教师,帮助他们树立正面的典型,降低文化渗透带来的风险和危害,防止严重的后果发生。[2]
1.2社会实践教育形式主义问题突出
在很多高校社会实践教育中,社会实践教育课程形式主义长期存在。很多时候,学校和上级传达了学习要求,很多学院和班级只是表面上应付,没有真正重视学习教育,只是完成任务,提交了社会实践报告。如果我们的所有的大学班级采取这种学习态度,那是不可能做好社会实践工作的。[3]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化不高。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是具有良好素养和良好人格的技术人才。不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特别是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处理工作中的突发性问题。根据笔者观察,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理论课教师,大部分都不太重视社会实践建设方面的学习教育,认为已经进入了保温箱,不再需要学习进步,这样的后果只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日渐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4]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2.1积极拓展政府、社会、高校全方位的支持力度
学校应该不断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是要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去进行社会实践的应用。具体的来说,要使我们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中,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向社会提供专业的质量服务,助推我们的社会经济取得更快的发展。我们的学校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服务领域研究,围绕社会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的方面,形成协同创新发展的机制,在创新发展的机制下,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的进程。
2.2打造一支品德素质过硬和专业技能水平强的综合型的带队教师和学生队伍
整合网盘、论坛、贴吧以及资源网等。高等院校教师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交流先进的教育技术,高效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高等院校教师学会甄别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除此以外,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以后,一线高等院校教师要学会在结合本班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互联网信息检索及整合,利用电子图书馆、知名大学网站等各种现代信息资源,进行有关学科各类信息的汇总。老师应该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联系理论内容,通过视频,以网络等要素引领学生主体。合理利用教学设备能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他们的智慧。因此,针对不同的对象,课件互动要更有针对性。可以采用教学结合的方式,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内容由高等院校教师提出,学生可以通过充分合作进行沟通得出结论。高等院校教师讲解有关热点问题时,直指讨论,学生完全自主讨论,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想法都能得到呈现,并被思考,同一个问题会有更多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实践问题。
结束语: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的社会实践教育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会实践的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利用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教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将实践活动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调动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学生,把当前的培育学生任务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不断创新我们的高烧培育理念和育人机制,实现新时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罗臻,朱兴洞,刘军.创新学习点燃智慧火花深入实践共谋发展大计 ——临沧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学习活动[J].社会主义论坛,2020,(6):封2,前插1.
[2]黎明霞.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2):28-30.
[3]张金聪.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实现研究 ——以黑龙江科技大学理学院"足记"社会实践活动为例[J].经济师,2020,(2):200-201.
[4]赵莹,郭剑峰,曹文玉, 等.基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5(1):5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