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旭玉
浙江省青田县中心幼儿园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幼儿园教研活动应是这条幸福的道路,它对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所关注的是研究和解决幼儿园、年级段、班级以及个人所面临的保教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它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项目式;园本教研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指南》背景下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探索,是我们当前必要保障。以往,很多教师对于教研活动都是处于被动的“你让我研究,我就研究”的状态,如何让教师转变为主动的“我要研究,我喜欢研究”的状态,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现阶段很多幼儿园可能正遭遇着这样的瓶颈期,联系幼儿园教研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断层期跨越的困难。
在园本教研活动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当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断层期,短时间难以跨越。主要体现为:部分骨干教师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研力量;二胎妈妈的教研力量逐渐薄弱;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导致课改负重而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还处于成长期,对于教研活动还懵里懵懂。
2.教研主体性的认识不清。
我们常常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忽视教师已有的学习经验,会将教师当做一名还未“入园”的孩子或是想象成一张白纸,以惯性思维认为要将自以为科学的教育理念教给老师们,然而,这样的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效果并不理想,它无法有效指导和服务教师。其实,教师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他们的学习应该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体验、内化、反思、感悟。
3.对教研活动的参与性不高。
当前的教研活动,很大一部分内容比较单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的教研形式都是集中学习、命令式教研任务安排为主,这就导致教师缺乏兴趣,对教研活动的参与性不高,教研人员也缺乏组织的热情。
基于以上提出的认识与思考以及教师的实际需要,我们对项目式园本教研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主要从项目式园本教研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形式、教研内容以及方案设计几点进行概括,帮助教师反思一日活动中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教师项目式研究的能力,推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能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在自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快乐成长。幼儿园教研活动应是实践性的,而不是理论性,要让教研活动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一、树立项目式教研的新理念
以往,我们的教研活动常常会更多关注教师的职业技能,忽视了教师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其实,幼儿园教研活动不仅仅只是传授教师一些方法,而是促进教师全面、健康发展途径。在开展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时,我们要创设轻松、温馨、民主的教研环境,建立人与人平等的教研关系。更多关注教师的教研需求,教研内容的适宜性、教师的参与性以及教研效果如何。因为,不是一两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幼儿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需要深度的研究,项目式教研活动无疑是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我们积极探索清单化、表格化、信息化的三位一体项目式园本教研模式。教师各自认领内容清单,自主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形成从“园本”走向“师本”的项目式管理的园本教研的新理念。
二、探索项目式教研的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课程园本化的实施,对园本教研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园本教研的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
在提倡幼儿需要“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时候,我们的园本教研是不是也要进行些许改革呢?怎样的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能优化师资队伍,提升保教质量,推动教育品质化发展。就此,我们分析了传统教研活动和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区别(表一),以往的传统教研活动,采用的是由上而下的组织形式,主要由行政部门制定方案并组织研讨,教师属于客体地位。因此,教师往往会出现被动的“你让我研究,我就研究”的状态,没有真正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而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是由下而上的、教师认领式的形式,让老师自己做主,研自身需要的项目,从而转变为主动的“我要研究,我喜欢研究”的状态。
三、拓展项目式教研的新形式
项目式教研活动,实行的是认领管理,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人人都是教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是一人一项目,也可以是一组一项目。个人认领的项目教研,教研过程由教师设计并实施,主要解决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组认领的项目教研,则是以班组或是教研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大家在一日生活中遇到的某一共同的困惑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素养。我们重点从以下几点构建项目式教研的形式:
(一)“沙龙式”教研
“沙龙式”专题教研分为“现场沙龙”和“云端沙龙”两种形式。可现场操作,也可依托网络互动平台,借助“头脑风暴式”的专题研讨中,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使教师在主题沙龙中,构建知识体系,逐步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案例分析教研
案例分析式教研活动是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像这种对事例的理性分析,让教师们很快能将自己头脑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共同参与分析的参与者,也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迁移到自己在教学中遇到同样类似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专题活动教研
专题活动教研是指教师们在保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流程是确定主题——设计专题研究方案——进行现场专题研讨活动。专题活动教研需要提前备好研讨材料,指定发言人,条件允许可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可进一步提升教研活动的成效。研讨结束后进行文字总结归档,为以后的教研工作留下宝贵的资料。
四、构建多元化项目式教研内容
构建清晰、明确而有价值的项目式园本教研内容体系,组成以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环境创设等为主题的内容项目,也可围绕家长工作、观察与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等热点话题,将教师任命为不同项目的坊主,分别领取主题内容项目。
关于区域游戏的困惑和问题参研教师各有所需,在开展项目式教研活动时要关注教师的需要。霍尔曾说到:每个人的学习动机、参与教研活动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对观念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尽不相同。所以,项目负责人要清楚分析参研者的动机需要,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五、探索项目式教研的方案设计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设计,也被称为教研活动方案设计,教研活动的方案是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一份完整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教研主题的确立、教研背景、教研过程及教研评价等。教研主题的确立可以是实际工作中薄弱的方面,也可是保教工作中的亮点工作,不管如何选题,它都来自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主题确立后,教师自主设计教研方案,将主题细化成小的专题教研活动,层层推进,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在项目式教研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创新,多种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透过问题产生思维的碰撞,更新教师的教研观念、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改变教师的教研方式,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清.幼儿园优质教研活动设计方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01.
[2]霍力岩.幼儿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0.
[3]彭兵.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