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李丹
[导读] 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
        李丹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民办高校要着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推动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工作。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构建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提出应对举措。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
        大学生志愿服务得到各级政府以及高校的重视与倡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民办高校落实育人的重要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新常态下面临着新的局面,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机制,助推大学生志愿服务。
一、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明确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方向
        强化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民办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民办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重要发展平台。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走入社会开展实践锻炼,使其知识技能得以丰富并落地,思政素养得以提升,价值观与社会认知得以优化,社会适应力得以提高,而且对于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有着重要意义与作用。民办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内涵、功能和意义,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的方向与要求。民办高校要深入学习并领会教育部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文件要求与精神,比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等,并结合各自高校实际,制定出台符合民办高校发展及大学生培养实际的志愿服务育人规范。同时,民办高校要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鼓励支持指导民办高校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发挥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民办高校要让教职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与意义,并以不同形式支持其参与到多样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中。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助推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让社会大众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认知与期望,积极参与或鼓励支持民办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要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将其作为志愿服务实践的导引方向与原则要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环境支持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轨期,民办高校要积极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志愿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是生活化、常态化与平常性的活动。民办高校要多渠道引导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之中,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优良品格,炼就硬核本领,传递向上向前正能量,引领新时代学生新风尚。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宣传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理念,甚至身体力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营造和谐互助的社会氛围,努力促使社会公众接受,使得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区域经济建设,以及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搭建线上与线上平台,支撑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开发建设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站,实现志愿服务数据库集中管理,为志愿者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综合性网站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各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充分整合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相关资源,以网站为平台进行推介与展宣,促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更加公开与透明。官网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或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从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开发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特点的新媒体平台,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使新媒体发挥效用,产生影响,增强志愿服务吸引力。建立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可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稳定下来,志愿服务的时间与地点更好安排,被服务对象也更易接受。民办高校要积极主动作为,整合各方资源,比如校内资源、校友资源、政府资源、企业资源等,建立多重合作,共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创造互动互访与交流学习平台,让大学生解放思想,敞开胸怀,放开眼界,多与外界交流学习,丰富阅历,增长见识,获得进步与成长。建立有特色且体系化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可以招标的形式,择优选择适合的志愿服务项目入驻,而且要对入驻孵化的项目开展审核评估,指导优化提升,以促进志愿服务项目孵化。
四、强化组织搭建与法制建设,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要形成政府推动和高校支撑的组织保障。政府推动与高校支撑要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提供动力。大学生志愿服务要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并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民办高校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给予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提供良好的保障与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要学习领会好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志愿服务政策与指导意见,站在民办高校育人的角度,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加重视志愿服务育人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帮助与指导,并将志愿服务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融入高校发展建设之中。同时,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需要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而且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也迫切需要加强立法。民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深入开展,必然会出现现实或潜在的纠葛与问题,但当前我国关于志愿服务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的摸索中,尚未形成体系。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在现有法律体系下恐怕难以保障与维护,其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就会降低志愿服务动力,阻碍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出台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强大高效地法律支撑,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树林.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
[2]马一冰.德育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6)
[3]杨  帆,汪  娟.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才智,2016(5)
[4]赵国彤.广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5]白晓雪.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6]吴敏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
[7]朱  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8]刘丽娟.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9]傅  散.高职校园文化中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辅导员专项,项目名称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机制的特殊性与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为SMXY202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