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分析与研究 范文胜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范文胜 李光涛 纪诺师 杜吉春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人们对室外健身器材需求的急剧增加。
        青岛鹰伯尔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人们对室外健身器材需求的急剧增加。但是在近几年里,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的全民健身器材进行抽样检测,情况不容乐观,其安全隐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室外健身器材管理职责不明、监管不到位,发生很多室外健身器材伤人的案例。为了促进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的健康发展,减少或避免因公共室外健身器材发生的事故,提高人们在公共场所健身的安全性,本文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安全性分析
        引言
        随着近几年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室外健身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室外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可以消耗脂肪有助于减肥成功,所以供人们进行室外锻炼的室外健身器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健身器材设计的几大原则
        1.1通用性原则
        在对室外健身器材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地区人口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不同地区的人体尺寸由于种族、生活习惯和饮食的不同,每个地区的人体基本尺寸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健身器材在设计时应参考各地区相应的人体尺寸特点做为尺寸设计的依据。室外的健身器材经常设置在小区内,面向广大居民,使用者主要是小区全体居民,所以对于健身器材在尺寸方面进行设计时,根据国标中人体水平尺寸、立姿人体尺寸、坐姿人体尺寸等相应尺寸,选取第五十百分位数的人体尺寸进行设计,做到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要求。
        1.2安全性原则
        人们使用健身器材的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所以健身器材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重中之重。由于健身器材的使用人群比较杂,老人小孩都有,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避免高难度的健身器材的设计。在设计时将依据人体在运动时的相应尺寸作为理论支撑,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对人体在进行锻炼时的各项数据进行研究,结合人体的承受极限,对活动部位的极限位置进行限位措施,避免出现肌肉拉伤等意外事故发生,例如在转轮的设计工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人体站姿时手臂的推力和双手最大的活动范围,结合人体相应的尺寸数据进行设计,这样在锻炼身体的时候可以避免手臂活动范围过大,引起的肌肉拉伤,关节炎等病症。
        对于一些存在危险隐患的运动部件在设计时要对运动的极限位置采取限位设计,避免在使用时因为惯性或者冲力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例如在活动式健身器材太空漫步机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可以在器材上进行类似于行走、慢跑等动作,能使人体的腿部和手臂力量得到锻炼,但是有不少使用者却把它当成腿部拉伸的器械,站在上面做劈腿练习,这种错误的使用方式容易造成腿部肌肉拉伤等疾病,不但达不到健身的效果而且还有害健康。
        2安全性分析
        2.1室外健身器材维护保养不到位
        室外健身器材长期暴露室外,经受着风吹日晒,长时间使用后,很多健身器材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松动、生锈、断裂等,公共场所的室外健身器材通常归所小区物业和社区居委会管理维护,由于室外健身器材的维修费用比较高,小区物业和社区街道无力承担,而器材生产企业也不会进行无偿的维修保养,最后导致大量器材逐渐丧失功能,破损或报废。这些存在问题的健身器材免不了会存在安全隐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居民受伤。
        2.2室外健身器材的不正常使用
        公共场所已成为人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其安装的室外健身器材大多数是根据成年人的体型、体力设计的,是适合成人用的,但是这些器材成为了儿童玩耍娱乐的大型玩具,孩子们也不会去理睬器材的使用说明和锻炼方法,都是胡乱使用,尤其是在无成人看护的情况下,孩子们不正当地使用器材,容易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3室外健身器材安装、验收不严格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验收都参照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来进行,但该标准的验收是通过目测或简单的仪器来进行,很多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项目如头颈卡夹、跌落防护等都没有按照标准验收。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不熟悉相关标准,只是凭借相关经验安装,很多器材的安装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由于安装、验收过程的简单化,很多供货厂家偷工减料,生产的健身器材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诸多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了公共健身场所,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
        3解决对策
        3.1构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推进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双管齐下,管理工作不放松,建设长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社会效益。为更好发挥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功能,听取群众对设施管理、使用情况的意见,多方结合,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健身需求进行合理布局,构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场地设施长效管理的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属地化管理。明确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者责任,按照工作职责细化分工,加强器材的保养和维修工作。政府管理体系深化改革,完善健全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法规制度,具体说明设施工程组织管理办法、建成后续管理体系,以法规制度为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增强管理者工作效率意识。设施建成后,对群众进行健身指导宣传落到实处,重视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的配套工作,设施管理者定期保养、维护器材,排除使用安全隐患,延长器材使用年限。做好器材管理的沟通工作,逐级分配,明确每个管理者的任务和责任,确保自群众到管理者的信息反馈通道畅通。
        3.2有效可行的维护保养机制
        3.2.1加强器材的定期巡检
        GB19272-2011中明确了室外健身器材管理单位及使用单位,器材的管理单位及使用单位应当对器材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定期巡检器材的质量状况,观察是否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存在不安全因素及时报修,以确保健身器材的使用安全性。
        3.2.2制定维护保养管理办法
        由体育主管部门制定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管理办法,明确器材维护保养的责任人,器材因缺乏维护保养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明确管理或使用单位的责任,使损坏的室外健身器材能够及时维护保养,建立起器材长期的维护保养机制,保证器材在性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3.3面向基层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各类体育活动中从事传授技能、知识传播、指导锻炼和组织管理的综合高素质体育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的问题,在现阶段全覆盖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各级教体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群众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要面向基础,广泛吸纳社会体育人才,持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努力完成全覆盖到的目标,实现全民健身。
        结语
        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有个别市民素质偏低,不爱护公共体育设施,野蛮使用甚至恶意破坏,留下安全隐患。所以,要让公共体育设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在建设、管理和使用三个方面下足功夫,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让公共体育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李琳琳,耿天霖,汪少敏,等.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11):54-55.
        [2]李大圣,何益壮.室外健身器材质量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40-43.
        [3]郁岩,郭振生.室外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与监测[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7):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