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老师我喜欢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70卷第14期   作者: 赵丹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完善,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赵丹
        贵州省盘州市盘关镇盘江幼儿园     55353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完善,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认错、不断纠错的过程。教师要摆正心态,允许甚至乐于看到孩子犯错;对孩子所犯的错误,要区别对待,教育孩子认错;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孩子改错,甚至还可以变错为宝。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犯错现象
        幼儿教育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主题不明确,教育方法不当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难免会有孩子经常性地犯一些错误,这倒不奇怪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老师对孩子犯错现象的处
理。那么如何做到在孩子们心中是“这样的老师我喜欢”呢?下面通过两种现象映射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一、案例分析
        现象一,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学校禁止孩子们课间大吵大闹,急跑猛跳。一些男孩子们下课后,不能滑栏杆了,不能跳楼梯了,也不能玩"斗鸡"游戏了,于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校园里的那几棵大树上。四五个男孩子拼命摇晃大树,撒得叶子满地都是,几个女孩子捡着叶子往口袋里或文具盒里装,其他孩子就在旁边起哄。值周老师过来后,几个为首的男孩子被带到教室,像等待审判的小罪犯。值周老师劈头就问:"说,谁带头的?"紧接着,就几个孩子不爱护树木,行为不文明进行批评教育,最后,每人哭着出去的。
        现象二,寒风凛冽的冬天,正是上课时间,一个孩子站在教室门口吹风,有老师及其他学生走过,他就羞怯地低下了头。原来这孩子在上课期间,不好好读书,影响了其他孩子,老师就生气地把他拉出了教室。一位老师为其求情时,这位老师就历数了他上课不守纪律的种种表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以上两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很常见,老师也都是很负责的老师。多数情况下,当学生犯了错误,违反纪律,老师先是火冒三丈,紧接着便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一些老师会声色俱厉、劈头盖脸地指责学生的种种不对,作检讨,请家长,甚至是将以前出现过的错误也一一翻出,将此当作证据证明学生的屡教不改有多严重。一些老师则一味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将一套套的大道理搬出,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却不关注学生的反应如何。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最佳的。
        二、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犯错现象 ,做一个孩子真正喜欢的老师?
        1、摆正心态,正视孩子犯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确认识成长中的孩子所出现的问题,对幼儿教师来说,是一种智慧。教师要把教育孩子的眼光放远,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无限可能,不要太纠结于孩子所犯的一个个小错误。孩子犯错很正常,我们允许甚至乐于看到孩子犯错。
        2、区别对待,教育孩子认错
        每个人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对于正处于成长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孩子犯了错误后,教师如何引导孩子认错很重要,对其教育方法也可相应地分成两种类型。
        孩子如果犯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错误,而这些小错误是由于好奇、求知、贪玩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不小心摔坏东西,上课偶尔开个小差,忘带学习用具等等,那么教师就没必要深究,只要让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错的后果并受到教育就行了。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则性的错误,例如撒谎、偷窃等,教师就一定要让他知道,那是不允许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周围的人,都不会对这种行为以包容的心来对待。
        不过,无论孩子犯的是哪一种类型的错误,教师都要持平和心态,跟孩子讲清道理,力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在一次次出错认错后,会慢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会有选择。
        3、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幼儿都有着他们特有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和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说服。说服是一种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当孩子有了过错时,教师要帮他分析错在哪里,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在说服教育时,不妨把对孩子的爱也表达出来,如"老师真的很失望、很伤心","希望你下次不要再这样做了","相信你能做到的"。孩子对这种充满爱的批评,会乐意愉快的接受的。
        第二,利用群体规定。据贝宁同等人的研究,如果群体讨论或群体决定在程序上结合进行,集体中的意见一致性很高,最有可能引起态度的改变。所以,教师希望有效的改变学生的态度,使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规定的办法,肯定是有益的。如有些孩子大声在集体活动中讲话,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便引导全班进行讨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怎么样避免这些行为再发生?最后决定通过设计"安静"标志来提醒那些大声讲话的人。
        第三,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角色情感,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有一次,几个孩子都在采花,通过说教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便开展了集体活动"花妈妈找孩子",孩子们在扮演"花妈妈找孩子"的情景中,体验到"花妈妈找不到孩子"时伤心难过的心情,他们都纷纷表示再也不采花了,要保护好"花妈妈的孩子"。果然,再也没有人采过花,有时你会看到他们三五成群的蹲在那里与花儿讲悄悄话呢!
        第四,奖励与惩罚。奖励能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当孩子改正错误或当孩子出现了正确行为时,教师适当的给予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起到了强化正确行为的作用,使孩子感到一些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孩子继续发生正确行为。运用奖励时,应尽量运用精神奖励,少用物质奖励。如在集体面前表扬,给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抚摸。这里所说的惩罚既不是体罚也不是心罚,而是让孩子经受一些不悦的体验。
        三、总结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是复杂繁重的。我们幼儿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方向,然后大步前进。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现象,做一个孩子真正喜欢的老师,幼儿教育将折射出无比深刻的内涵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朝元.现代幼教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音乐探索,2013(02).
2.张燕.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4(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