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话元素挖掘与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鲁丹妮
[导读] 摘要: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如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如何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校针对大学生开设的首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创新“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育人作用,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师必须着力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话元素挖掘与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话元素;挖掘与运用
        引言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注重应用分析运用的高阶思维训练,在交流质疑中促进知识内化和思维提升,形成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学改革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改变浅表学习的状态,即学生被动听讲、没有有效获取和存储需要的信息、没有机会定期应用储存下来的知识。基于翻转课堂的对话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兴趣,设置具体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互动交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定期调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真正实现知识内化和思维提升,最终走向深度学习。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相结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心理健康等问题,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总目标具体又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目标:政治性目标,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性目标,即通过人文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解析,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提升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实践性目标,即直接面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现实问题,将政治信仰、人生观念、价值观念和法律知识等融入大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大学生知行一致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二、对话的核心
        倾听和回应。对学生而言,面对教材、教学资料、社会现象学生都要形成自己的看法,并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赋予学生表达权和话语权,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不同观点。学生表达观点相互倾听,在观点的肯定、批判、争辩中逐渐达成共识,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炼制新认知或新思路,在自己原有技能的基础上练就新技能。在倾听之后针对师生的主要观点积极回应,回应表现为继续提问、同意肯定观点、反驳质疑观点、补充解释观点等不同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质疑、善于争鸣,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解析案例或社会现象,教师要把握教学过程的节奏,确保提问、参与、争辩、反思的时间,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或对质。
        三、关于课程本身的对话
        (一)思想沟通是前提,沟通的心理准备是认同,只有对话双方处于相互开放的信息场域内,两者间的思想沟通才有可能进行。与教材对话的前提基础是认可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实践者的身份和地位,并且“积极践行者”的提出比“四有新人”更加具有思想上的推动力。教材通过文字传递,可以让学生认可“修德与尚法”在思想建设当中的地位,为文字同师生展开对话互通了场域,奠定了对话基础。

教材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这一课程目标,坚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定位,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倡导大学生“敏于求知、崇德修身、明辨是非、脚踏实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既要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二)语境对话是基础,课程始终保持以“大学生”为对话对象,而不是泛泛的“公民”和“人们”。“我将怎样度过我的大学四年?”“谁来在思想上给予我教育和引导?”这是所有刚入学的学生思考的问题。教材在《绪论》中适时的和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对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会指导学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探讨不同阶段的人生课题。大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不惹事”就不会涉足法律的语境。“我们生活在法律规范之中”的对话,传递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我原来不知道的”,教材以浅显的方式把深奥的法律原理和规范表述出来,并且对应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遴选了大学生感兴趣、想知道、必须知道的部分。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此,课程组着力推进灌输式和启发式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保留灌输式教学当中的一些优势,诸如让学生形成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先入为主、整体接受等;另一方面又在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其次,互动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该是充满热情、有温度、有亲和力的。在这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生活、社会认知密切相关,因而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较为容易在内容的学习和个人感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增强课程教学的亲和力,提升授课质量的效果。最后,专题教学。原有的章节教学方法虽然注重课程知识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按部就班的模式,容易导致课程的讲解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课程组进行了专题教学方法改革。专题教学打破原有教学章节的框框,一方面便于教师根据教材基本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发挥教师自身特长和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点,增强授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给教师和大学生创造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同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参与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伶亚.学前教育专业“对话式”案例教学的设计与运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07):83-86.
        [2]邬宗国.浅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共鸣及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02):17-19.
        [3]马忠,李丽.提问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2):95-99.
        [4]黄菊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话教学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6):151-155.
        [5]曹妍.基于对话精神的教学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7):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