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蔡耀良
[导读] 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
        蔡耀良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万塘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35
        【摘要】: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帮助儿童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观察社会,用不同的方法发现、搜集和整理素材,既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写作素材;积累;方法;研究
        据中央教科所课题组的一项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以致作文兴趣逐渐淡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必须学会“找米下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唐代诗人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教学生写作,首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验生活,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是看,还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多方面地去感知和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我们应该去帮助、指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源头”,鼓励学生多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在指导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和家长一起去爬家乡的小山;去家乡小河边领略独特的景色……春天是百花盛开的时节,让学生到田野、路边、草地、小河等地方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及人们的活动,留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在碧绿的原野观察小草的生机、活力和蝴蝶的舞姿……从各个角度广泛地观察,积累材料。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这样,得到的知识才牢固”。可见,观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也是作文内容具体生动、真情实感的前提。那么,我们又如何教学生去观察呢?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的时候,通常应当做到:第一准确,即对事物特征的把握要符合实际。一个事物的颜色是黑是白,形状是圆是方,都应准确把握。第二全面,即要求对对象进行观察要看全貌,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要从各方面去观察事物,全面了解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联系。这样对事物才会有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运用观察到的信息。正如作家老舍说的“知道全海,再写一岛”。这话全面表达了全面观察的重要。第三精细,即观察要细致入微,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陆游曾经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说要在观察上下功夫。第四抓本质,人和事物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要描写人的事就少不了对环境的关注,就要准确、全面、精确地观察环境,认识组成环境的相关要素。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方式,使话语说得适人、适情、适景,真正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二、博览群书,汲取养料。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不断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并不断积累好词佳句。通过读书,学生还可以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等,为我们的作文提供指导。
        首先,充分挖掘教材。

我们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选了风格迥异的文章,有关于人生的思考,生命价值的探索,理想的讴歌和追寻,也有对江河日月、春风夏雨的的描绘和赞叹,对人间真情的感悟等等,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整体考虑单元教学的重点,特别是与读同步的写。《海上日出》就让学生运用对比写自己眼中的日出;《慈母情深》就让学生学习文中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写写自己母亲的爱;《骑鹅旅行记》就让学生把握人物性格续写故事;《匆匆》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悟。这样就会避免写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系统性,避免课堂读写与单元作文训练脱节,使得写的效果大大的提高。
        其次,立足课外延伸。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比如我们在学习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三首》中王冕的《墨梅》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有关写梅花的古诗,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等都积累下来。由课本的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延伸开来,我们又积累了很多素材。同样,由作品当中的一个人物,我们也可以延伸开来,理解积累与他有关的历史或诗词,比如刘邦、项羽等为同学们所喜爱的人物。
        再次,养成练笔习惯。除了做读书笔记,还要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还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想及时地记录在本子上。“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作文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随处留意、观察, 并通过自己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的习惯。作文的实质离不开做人和生活。因此,课外练笔是将课内知识灵活 运用的极好机会,是课内外互为补充的好办法。练笔的方法:除了写日记,每周让学生练一篇课外随笔,每次评讲,表扬那些言之有物的好随笔。如学生随笔有这样一些:《雨中的故事》、《街上的字》、《如何对待错误》、《保护鸟类》等篇目,单从题目看,也能看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
        总之,多读书,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关注生活,积淀素材。
        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我们身边人,身边的事很多很多,做生活的有心人,你的作文素材也就会很多。为此,同学们应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宣传、劳动、比赛等等,从中体验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使人印象深刻,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按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客徒步跋涉实地考察。所以,主动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且从生活中获取的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自己身边。我们应遵照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随时鼓励我们的学生勤于观察,勤于练笔,勤于思考,勤于积累,再加上教师勤于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78-87.
        【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