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水文地质灾害预防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冉光庆
[导读] 摘要:水文地质是地质勘察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地质勘察的重要因素。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水文地质是地质勘察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地质勘察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勘察中,工程建设质量与水文地质都存在密切关联,若忽略水文地质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应严格筛查水文地质问题,并根据相关因素实施灾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建设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灾害;预防措施
        前言
        国家经济、城市化经济的迅速提升逐渐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会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与支撑性,进而使建筑体存在安全隐患,故在开展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地质勘察,评估水文地质情况,以便做出改善方案,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1]。地质勘察是对地质进行探测与勘察,明确持力层,并结合其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参数的一种活动,主要应用于建筑建设、矿产普查或其他资源开采等方面。由于地下水会影响土壤和岩土体的结构,可降低建筑物耐久性与稳定性。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应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作出相应的灾害预防措施,以控制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基础建设的安全性。
        一、水文地质问题
        (一)地下水动压力对岩土体的影响
        地下水一般都具有流动性,内部动压力的影响作用较小,若出现人为工程活动,挖掘土壤,就会改变地下水天然动力,不但导致岩土体基坑边坡与流砂稳定性失衡,而且治理难度也会大,最终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二)对水文地质灾害重视度低
        大多数勘察公司对地质问题重视度较低,尤其是建筑工程建设,其勘察人员缺乏水文地质勘察的知识,且对水文地质灾害预防意识薄弱,进而导致实际勘察工作不严谨,难以全面分析地下水位的增长与降低情况,给后期工程建设带来不良影响。
        (三)地下水水位上升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上涨多为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当周围地质发生运动或自然降雨频繁,可使地下水水位上涨。同时,施工之前未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评估,基坑施工会增加地下水承担压力,进而使水位上升。若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地下水逐渐升高,不仅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而增强腐蚀性,使地面出现侵蚀、沼泽情况,还会破坏基坑底板功能,使土壤内的管道受力压迫而裂开,进而影响工程的开展[2]。
        (四)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影响
        地下水水位下降多与人为因素有关,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水资源,工作人员会就地取材,抽取大量的地下水,以满足部分区域用水,这有可能导致地下空心化,使水位下降,最终造成地表塌陷或地层沉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周围的地下水出现异常变动,地面承载力也会发生变化,就会出现地面变性,使地表的建筑物受到影响,进而增加工程建设的危险性。此外,若水位降低,使岩土体出现渗水情况,进而破坏内部岩体的承载能力,并降低地质表面的承载能力,给工程施工增加负担[3]。
        (五)潜水位上升的影响
        潜水位逐渐上升会不断降低粘性土压缩性强度,导致地表建筑出现沉降变形;此外,砂土饱和性高,也会引发流砂情况。当发生潜水位上升时,地基会朝上浮动,可使建筑物倾斜,进而降低建筑建设的整体安全性。


        二、水文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重视地质的灾害预防
        工程质量取决于地质勘察与灾害预防措施,通过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勘查人员地质灾害防范培训,不仅能提高工程运转的专业性,还能保证工程的水文地质灾害预防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首先,定期调查和分析地下水情况,及时判定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完善整体管理机制。根据调查指标分析和了解地下水的类型与分布情况,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评估,建立细致性、全面性的调查报告,汇总具体因素,为后续预防水文地质灾害做好准备。在工程建设前,应根据勘察结果选择施工方案和材料,将基坑深度与水位管理标准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从而有效避免水文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其次,控制地下水,保证地下水升降变化和动态化数据变动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若工程的地下水水位出现升降,工程寿命和质量都受到一定影响,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的工作,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结合水层数据对比地下水实际水位,确定含水层的基本位置;二是开展压水结果测试,判断地下水具体渗水率,掌握水位实际情况;三是调整地下水的整洁性,保护用水环境,预防地下水污染。
        (二)制定健全的勘察体系
        针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应要求勘测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措施,规范勘测行为,提高勘测水平,并保证勘测信息资料的可靠性,设立评价勘察评价机制,从根本上维护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对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强化整体维护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勘察人员按照工程需求开展工作,除了分析合理性的信息以外,还要审核勘察的运行目的、管理任务以及质量控制机制,制定地质勘察详细规定。另外,勘测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地质危害处理机制,督促勘察人员按照操作机制标准、有序、规范操作,以提升勘察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三)完善勘察的评定内容
        在地质勘察中,不仅要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还要评定周边岩土与地下水情况,精确分析地下水相关参数,进而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地质测量评估系统,以有效落实处理机制,可有效避免因地下水问题而影响岩土工程。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由施工部门对建筑物地基和结构进行深度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工程类型,整合数据与信息,建立科学化的评价制度,并从工程的可行性和完整性方面落实评价制度,还要完善水文地质勘察处理进度问题与监督机制,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长期发展。针对水文地质勘察灾害,由监督部门人员对基坑底板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尤其是灾害多发区域,如地基以下的承压含水层。监督人员应结合岩土的升降参数与实际基坑底板承压能力,以此判定相关灾害,制定管控措施和处理机制。完善勘察评定内容后,还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测量项目,以规避腐蚀性风险,针对富水性试验、渗透性试验项目,需完善基坑处理机制,进而提高人工降地下水水位的评估价值。
        (四)增强现场的勘察力度
        以往单靠人力进行地质勘察效率较低,若想进一步增强现场的勘察力度,就需引进各种创新性的勘察技术。勘察技术是提高地质勘察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部分,通过引进行星的勘察技术,可以改善和弥补传统勘察技术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引进新型的测量设备,能提高测量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勘察技术主要有物探法、实验分析法等,其中物探法是在采用精密仪器设备判断岩土或岩石的密度、电性因素,其应用范围广泛,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实验分析法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使用连通技术检测,并借助计算机仪器测量,以此获得含水层的特征、地下水水量等信息,进而协助施工部门全面掌控勘测岩土情况与水文地质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处理和管控尤为重要,需要施工各部门和勘察人员协力构建勘察机制,不仅保证施工的安全性,还全面提升工程地质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栋.水文地质问题在煤矿地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探讨[J].科技风,2020(12):123.
        [2]邵烽,顾小勇.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和水文地质灾害防治[J].冶金管理,2020,(11):121+125.
        [3]朱明轩,郭静静.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1):104-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