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霞 李盖虎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410100
【摘要】
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社团在学生层面有三个方面的育人功能,在学校层面有两个方面的育人功能。为了这些功能的实现而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社团活动 育人功能 策略
学生社团是指一种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按照规章制度自主开展活动的自发性的群众性的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既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与高校育人的关系
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是大学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在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经费、时间、场地等必要的基础保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1.1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育人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载体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传统课堂教育的补充模式,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和桥梁。高校社团通过大量的社团活动,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学校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使学生社团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2高校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多种保障
1.2.1 制度保障。高校通过校团委、学生处等组织机构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销、组织建设、活动安排、经费管理和物资保障等工作流程和规范管理,这样学生社团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育人的功效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1.2.2 物质保障。物质资源是大学生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高校可为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如为各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加强管理和指导,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提供活动场所,活动设施和器材等等,以确保社团活动顺利持续地开展。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
至2020年,关于“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研究,中国知网刊载的相关论文达到了83篇。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结合自己所在地域的院校阐述的高校社团育人功能也不尽相同。王春柳在《发挥高校社团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1】中认为高校社团具有导向功能、实践与教育功能、群体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等。杨宏伟、李金玲在《论新时代高校理论社团的育人功能》【2】中提出了高校理论社团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具备以思想育人筑牢意识根基,以组织育人锻造标杆品格,以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以文化育人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功能的观点。
通过对国内研究资料的整理,发现不少学者对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大家都是笼统阐述其育人功能,很少有人从大学生个人层面和学校层面分条缕析地进行阐述,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多年有益探索,认为新时代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应赋予新的变化,更注重育人功能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2.1高校社团在学生层面的育人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社团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素养,陶冶了个人情操;社团活动培育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1.1社团活动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
当今是“互联网+”的新时代,培养“互联网+”时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社团是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它呈现出最大的“自由性”:选择自由、行动自由、学习自由、时间自由、决策自由、思想自由等等,它摒弃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很少动脑筋思考的状况,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这种技术平台,就会擦出创新创业的火花。
2.1.2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素养,陶冶了个人情操。
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切磋,学习借鉴,彼此促进,提升个人素养。学生社团类型不同,其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也各有不同。如:文学类社团侧重于通过文学讲座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体育类社团侧重于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感受力量之美,促进其身心健康良性发展;学术专业型社团则对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作用更大;志愿服务类社团侧重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这些社团活动,培养了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社团每个活动的实施都需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社团成员都要直接参与活动的策划,方案的拟定,组织实施。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有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人格。
2.1.3 社团活动培育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而人才最终需要与社会接轨的。
如何缩小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使之尽快适应社会,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学生社团让青年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企业、公司、团体机构的工作实践,让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专业、文化优势,为这些企业、公司、团体机构的发展作贡献,并与之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形成实践基地。这样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意识。
2.2高校社团在学校层面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2.2.1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长期以来 国家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5年1月,共青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3】可见,社团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社团活动都是有主题的,学生都会受这种主题思想的影响,这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十分类似,都是通过一定的理论阐述,组织开展活动来传达一些观点和理念,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影响。如理论型社团活动,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这些社团开展活动是将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国情文化及世界形势等内容融入其中,潜移默化中,社团成员的理论知识、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2.2.2 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高校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其中行为文化是师生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外在反映和习惯定势,包括教学方式、技能训练、学术研究、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4】学生社团经常举行各种活动,这是校园文化中行为文化的具体呈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导向,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1)为大学生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
当今各种思潮充斥校园,文化良莠不齐,使得部分人生目标游移不定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仰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心理脆弱等问题。成立社团并开展活动,这有助于社团成员加强联系,并怀揣共同的事业追求和利益取向,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协同精神。尤其是社团中一些思想活跃者,他们对世界对国家的一些热点事情特别敏锐,为此时常举办主题演讲、辩论赛等社团活动,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为学生社团扎根于学生之间,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学生自发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无限活力。如艺术类社团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为校园增添艺术气息和人文底蕴;科普类社团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为校园增添科研气息;另外还有体育类社团、环保类协会、志愿者服务等,它们都以自身独特的魅力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让积极健康的精神文明传播到校园的每一角落。
三、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育人功能实现的策略。
高校社团在育人方面的功能优势比较明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育人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现。
3.1 将“社团思政”理念与高校育人功能相结合。
“社团思政”理念【5】是指将社团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将社团理论与高校育人功能相结合。社团往往通过各类活动育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来,以此来提升社团的文化品位、思想品位,这样开展的社团活动,就以鲜明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促进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发挥了社团活动育人的独特价值。
3.2 增强各项保障机制。
为了高校社团顺利开展,高校应不间断地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首先,高校可以以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工作处牵头,引导、组织、制订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社团年度计划、季度计划等等。其次,社团开展活动时,这些组织应对活动举办的形式、成效予以监督与检查,并进行活动反馈与总结,以确保社团成长的稳健性与合理性。再次,任何社团开展活动都需要经费和物资保障。如社团开展活动就需要场地、硬件设备及必要的经费开支,否则学生社团活动难以正常进行。据目前调查到的情况,绝大部分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立及活动开展,为此,各级各类高校都为学生建设活动中心,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大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了学生的求知领,增强了合作意识,提升了自信心,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柳.发挥高校社团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19-22
【2】杨宏伟、李金玲.论新时代高校理论社团的育人功能[J].高校辅导员.2019,6:44-50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2005.
【4】李盖虎、彭迎霞.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维度五阶段” [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90-93
【5】刘锋.习近平思想政治工作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胡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
[作者简介]
彭迎霞(197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李盖虎(1968-),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基于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9JP110)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