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林业局 413100
摘要:上期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作了简单叙说,总体规划是一个总揽全局的纲要,在各分项规划中,我们需要做得更细致具体。作为森林公园,园林景观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园林景观规划的水准,直接关系到森林公园建设目标、功能发挥与森林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森林公园;园林景观;规划目标;规划原则;主要景点规划
森林公园中园林景观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高水准的规划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在视觉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够让森林更好的发挥其蓄水保土、改善环境、森林康养、提供林产品、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功能。
一、园林景观规划目标
所谓“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具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即生态类型的群聚体,是整体性的生态学研究单位。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居于生态系统之上,由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块状镶嵌的形式构成,具有其特定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征。森林公园的园林景观有别于城市、小区和庭院景观,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进行森林公园园林景观规划,应以森林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近自然森林入手,按生态功能优先、兼顾生态景观原则,促进景观优美的森林植物群落的恢复,创造充满自然、简朴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舒适森林环境。规划园林景观,要确定预期目标、分期任务等,围绕森林公园主题,把握景区建设的层次结构、功能区性质、森林群落的健康状况,保护优美环境、和谐森林景观及地方特色,把“点”、“线”、“面”融为一体。
二、园林景观规划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要按照地域森林植物群落的特性,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为总基调,以乔、灌、草相结合,建设复层异龄混交林,增加森林生物物种多样性,提高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保护优先原则
森林公园园林景观以改善森林生态为主,着手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再塑,所谓“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林木的自然生长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园林景观的改造工作必须优先保护好现有植被。改造的技术措施要有利于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其他植被;要有利于目的树种的成活与生长;有利于原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发展和永续利用。
3、保持地方特色
根据本土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选定和有意向的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尤其是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拒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能体现乡土文化、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
4、突出森林美学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森林公园中丰富的森林动植物资源,突出外形美、色彩美以及风韵美,构建出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
5、分类施策改造
根据立地条件和现状需要进行分类改造,有针对性地采取抚育措施,人工促进自然演替,根据不同地带、地形、坡位、坡度、水岸线等依势而造。
三、主要景观规划
(一)、“三点”:公园进出口、景观点、管理服务区等是森林公园的的形象窗口,体现着森林公园的艺术品位及风格,规划好了,格局高了,可以引人入胜。按照点位的优势,可以配植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如杜鹃花、七里香、朱缨花、含笑、木莲、月季花、木兰、红翅槭、桂花等,以及浓荫高大乔木,如樟树、悬铃木等;亦适当点缀些梅、竹、菊等。规划要注重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搭配、彩叶树种搭配和乔灌草花的搭配,营造出错落有致、繁花似锦的四季景观。主要景观点、管理服务区的植物配置还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的位置和特点,选用适当的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进行绿化、美化和香化,力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存森林公园特色的前提下,配置植物景观群落,进行园林式绿化美化。
(二)、“三线”:各景点景区连接线、游步道和水域岸线的规划要因势而动。景区连接线两侧或一侧用彩叶或开花树种进行自然式行道树配植或改造,转弯处应留出视线,配置高低错落的对景,在树种选择上要同时考虑树种净化大气和保健效益等功能,选择树形好、叶色美、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作行道树,并采取乔、灌、草、花相结合的配置方式。主要以常绿阔叶树为主,适当配以针叶树种和彩色落叶阔叶树种,如银杏、樟树、乌桕、梧桐、枫香、白玉兰、檫木、复羽叶栾树、广玉兰、水杉、红叶石楠、光叶白兰、福建柏、金叶含笑、杜英、木莲、女贞、柳杉、樱花、花桃、茶花、桂花、大花枇杷、疏齿木荷等,树下配置杜鹃、月季、小叶女贞、红枫、鸡爪槭、木槿、腊梅、小叶黄杨、红檵木、紫荆、紫薇、海棠等。
游步道近自然配植高大乔木,对周围有损视野的枯草和杂灌要予以清理,因势而造一些小乔木、灌木或花草,突出“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水域岸线应加强植被培育,防止水土流失,可补植一些当地特色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和混交林,将彩叶树种、开花树种和常绿树种配植组合,形成丰富的森林景观植被,体现多姿多彩而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湖岸风光带。
(三)、面上打造:
森林公园的园林景观规划,不仅要在“点”和“线”上下功夫,还不能忽视“面”上的改造,应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资源做好包装,营造彩叶林、花卉林、水果林、康养林、科考林等,提高森林公园品位、改善生态环境,增进绿色文明。
对林相参差不齐,景观单一,观赏价值相对较低人工林,可逐步通过树种更新,增加观赏价值高的阔叶彩叶树种和花卉植物进行更换,并注意引种兼有防火功能的树木和灌木草本类植物,提高森林美学等级、观赏价值和防护功能。加强抚育管理,清除杂灌,做好山林管护,培养林相整齐、季相多彩、层次丰富的森林景观。面上改造的主要措施有:①块状改造。根据树种间的卫生状况和生长状况,实施卫生伐或择伐,补植目的树种,形成乔灌结合的复层混交结构的异龄块状常绿阔叶林;②林下更新。采用更新采伐措施,改善森林公园的树种结构,及时补植目的树种;③封山育林。依靠林木天然下种能力,加以适当的人为促进,以恢复地域性森林植被,改造自然环境。
总之,森林公园园林景观规划,即要保存、保护好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植被,又要充分展示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还要将森林公园各个功能区块镶嵌于无形,充分体现森林公园特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湖南省国有林和森林公园管理局《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解读[期刊论文]《林业与生态》-2018年05月总第752期
[2]刘秀晨《园林绿化要向生态修复进军》[期刊论文]《林业与生态》-2017年09月总第744期
[3]王春华《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保护》[期刊论文]《林业与生态》-2018年06月总第753期
作者简介
陈建军(1968-),男,汉族,籍贯湖南沅江,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林学,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