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农业灌溉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阿扎旦·达吾提
[导读] 摘要:农业灌溉也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大户,因此提升农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率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有着关键意义。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水利局水资源总站  新疆阿克苏  842200
        摘要:农业灌溉也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大户,因此提升农业领域水资源利用率对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有着关键意义。然而实践中却往往存在各种因素影响其灌溉水利用率。对此,本文分析了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现状以及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业灌溉;农业用水;灌溉水
        一、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现状
        水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更是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支撑。但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日益凸显,农业生产中也开始注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灌溉来保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就目前而言,农业灌溉用水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影响到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如农业灌溉技术、农业生产结构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我国虽然也针对农业灌溉中水资源的利用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意见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但最终落实效果却并不理想。实践中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这就对我国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对此,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关键,同时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对农业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二、影响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的因素
        从农业灌溉的实际情况看,水资源从被引用到最终被农作物吸收,期间将经历取水、配水、输水、灌水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才能确保将水资源的损失率降到最低。但通过现阶段我国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却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诸多因素会对灌溉用水利用效率造成影响。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灌溉区自然条件因素、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作物种植结构因素、灌溉工程措施因素、灌水技术因素、基础设施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等。
        (一)灌溉区自然条件因素
        灌溉区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涉及当地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土壤地质条件等内容,且这一因素属于客观因素范畴,所以通常不具有可控性。自然条件因素对灌溉用水利用率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影响当地灌溉方式与管理模式来实现的,如当地气温过高,就会造成植物、地表、水面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从而使农业灌溉过程中耗水量大增。同时不同水源条件也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造成影响,例如干旱地区的灌溉水利用率通常就高于湿润地区。再者,区域水资源条件也会通过影响人的用水与管水行为来对灌溉水利用率造成影响。例如水资源匮乏地区人们的节水意识更强,所以农业灌溉中更注重对水资源加以管理并采取有效的灌溉技术,因此其灌溉水利用率要明显高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从灌溉区自然条件着手去分析当地农业灌溉用水的一些主观意识行为更有助于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二)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
        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主要包含灌溉面积比、输水距离、畦田特征以及用水管理等,即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会导致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不同。如一些农业灌溉区本身面积与规模较小,其输水距离短,同时采用管道或防渗渠道输水,则其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就相对较高,而对于提水灌溉区由于其面积较大,则即使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也会因其畦田规格、平整度和输配水工程标准等因素而导致用水环节中水资源损失较大,其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灌溉区自身条件也是农业灌溉水利用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三)工程措施和灌水技术因素
        为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人们通常会采用一些防渗、管道输水技术等对农业灌溉进行优化。但这些工程措施与技术本身的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灌溉水利用率。如灌溉区使用塑料薄膜衬砌进行防渗能够减少80%的渗漏量,而利用混凝土衬砌防渗技术则能够减少70%至75%的渗漏量,但如果采用黏土夯实技术,则仅能减少45%的渗漏量。再比如利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其输水效率可达95%以上,而使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则可以更好地对灌溉时间节点、时长、水量等进行控制,其节水量最高可达50%。因此,各种工程措施与灌水技术也是影响灌溉水利用率的因素之一。


        (四)农业种植结构因素
        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对水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灌水方式,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不同作物用水需求量的不同还会直接造成灌溉水利用率上的差异。如用水量较大的作物,其灌溉水利用率就相对较低。再比如小麦、水稻会随着播种面积增加而导致其灌溉水利用率降低,而玉米则随着播种面积增加使得用水率得到提升。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种植的结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涉及农业灌溉区的各方面管理工作。如灌溉区农业用水管理得当,管理水平高,则其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也相对较高。如灌溉区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度,确保饮水稳定性,减少输水漏水率,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升灌溉水利用率。因此,通过对灌溉区管理的优化也可以对农业用水率加以改善。
        (六)经济政策等宏观环境因素
        这一方面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水平对农业灌溉区建设水平的影响上,即经济发达地区其灌溉区建设水平高,则灌溉水利用率也相对较高。此外水价也会影响其利用率,且水价与灌溉水利用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影响农业灌溉利用效率因素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
        从当前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可以发现,灌溉区自身条件因素、工程措施与灌溉技术因素都反映出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一些问题,所以要提升灌溉区农业用水利用率,就用该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方面,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灌溉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求结合当地实际完善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以使灌溉区整体灌溉水平得到上升。
        (二)完善农业灌溉制度
        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的提升需要各方面工作都能够在规范化的轨道上进行,如管理因素等就是因不规范的管理行为而造成利用率的降低。因此,在未来农业灌溉建设中就需要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溉制度,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轮灌方案与灌溉制度,明确农业灌溉各方面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农业用水使用标准,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三)优化当地种植结构
        鉴于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用水利用率的影响,实践中对农业结构的优化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举措。具体而言,各地应该结合当地的地下水资源、降水时空分布特点等对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科学选择农作物种植类型,并进行品种的合理搭配,从而在提升灌溉水利用率的情况下进一步达到增产目的。
        (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在当前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大环境下,农业领域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因此各地都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使农业灌溉节水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我国节水目标的达成,因此实践中需要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研究分析,并在基础设施建设、灌溉制度完善、种植结构优化以及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方面着手应对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切实改善我国当前农业灌溉的用水状况。
        参考文献
        [1]金祥旭.发展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措施分析[J].农技服务,2016,33(16):179.
        [2]操信春,杨陈玉,何鑫,施慧丹,束锐,郑雅莲,王振昌,郭相平.中国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08):128-132.
        [3]孟素秀,谢敬芬.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主要措施的探讨[J].节水灌溉,2013(08):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