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原也 唐梦雪 侯林格 李士霖 张志恒 刘友晴 门
[导读] 摘要:我国水产品的产出来源主要分为养殖和捕捞两种,但是捕捞的水产品产量并不稳定而且捕捞的水产品种类和质量均不可控,因此,增加养殖的水产品投入,将养殖作为主要的产品来源,能够保障人们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饮食健康需求。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100083
        摘要:我国水产品的产出来源主要分为养殖和捕捞两种,但是捕捞的水产品产量并不稳定而且捕捞的水产品种类和质量均不可控,因此,增加养殖的水产品投入,将养殖作为主要的产品来源,能够保障人们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的饮食健康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饮食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水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主要的消费选择。因此,如何保证水产品在产出数量巨大的同时质量不受影响,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所关注的问题,提高养殖技术,增强养殖工作效率和质量,不仅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满足现代人绿色健康的需求。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引言
        淡水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养殖户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忽视了采用适当方法策略来提高水产品质量的问题,致使养殖环境不佳,水产品质量不能满足要求,难以得到消费者喜爱。同时,淡水养殖中对于水产疾病的防治不够得当,水产品患病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将会对淡水养殖产生积极效应,不但满足了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旺盛需求,而且养殖户的根本利益也能得到有力维护,获得的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有利于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生态养殖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以淡水养殖为主,而对淡水养殖模式进行创新是推进水产养殖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当前人工养殖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表现为盲目地扩大养殖规模,忽视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提升;主要采用传统人工养殖方式,忽视对传统病害的控制。生态养殖技术不同于传统养殖技术,其在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需要的同时,推进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有效应用,除了可以大大提高养殖业管理水平,还能够降低水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满足人们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要,在获得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实现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某市大力发展水产养殖行业,于2017年,该市的水产品总产量达48.87万t,较2016年增长4.7%;从海洋捕捞来看,其形势较为严峻,总产量大约为6.5万t,较2016年下降了2.73%;从海水养殖业来看,其发展较为平稳,产量达25.38万t,增长了7.58%;从淡水养殖养殖业来看,产量达16.73万t,增长了3.89%;年内标准化改造海水养殖池塘多达1333.33hm2,改造后对虾养殖每667m2产量增长5倍以上;全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46666.67hm2,产量为8.4万t,达到了全省总产量的1/2,居于该省第1。
        2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养殖环境
        2.1.1养殖池选建
        淡水养殖池的土质必须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养殖池不能有较多的污染物质,并建好进出水系统。为了保证养殖池内生态平衡,可以结合实际的养殖要求在养殖池内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减少水体污染。淡水养殖对养殖池内的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常见的是对水草的需求,在淡水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草能够为相关的鱼类提供充足的饲料和营养物质,并且还能够作为水产生物繁殖和栖息的场所。
        2.1.2调节水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的质量对于淡水养殖整体的生长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养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对养殖池内的水质进行调节和改善。

可以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将光合细菌投入池塘,尤其在池塘深层底泥缺氧条件下,能分解有机废物,降低水中的氨态氮和硫化氢的浓度,保持水质的清洁,同时可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起到净化水质作用。还可以在养殖池内培养一些有益的生物,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减少有害病菌,提高淡水养殖的水质。在养殖淡水水产的实际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对水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应根据品种选用水质标准。以虾和蟹为例,其要求水体淡绿色,在进行放水工作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塘口进行消毒,然后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进行投放,以此来改善水质。在淡水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随着颜色的不断变化,养殖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新的水体进行调整,使得翠绿色能够被一直保持。
        2.2菌类选择
        在淡水养殖中要选择合适的菌类,最好是选择自然水体中的菌类,不仅可以保证水产品的健康生长,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可见是非常重要的。池塘中的菌类数量要合理去控制,过多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养殖户要结合自身经验对菌类适量的投放,保证具有科学合理性,为水产品生长创建出健康的环境。投放适应能力较强的菌类,可以推动水生物养殖的多样性,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菌类要从正规渠道采购,在正式投放之前要做好试验,达到预期效果之后才能在池塘中使用。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可知,一般会选择芽孢类及乳酸菌类,对于水生物生长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减少了养殖成本的投入。很多养殖户对菌类的选择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要积极学习并应用到实践中去,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意识到菌类对水产品生长的重要性,在池塘中合理投放菌类,保证发挥出有效作用,为水产品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3合理调节水质及应用饲料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为了实现对水产品养殖数量和质量控制,对水质进行合理调节是重要的方式。要求工作人员在水产养殖中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通过相关生物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充分地保障水质调节的质量与效果。如,在水质调节中,通过在水体中投放沸石粉、活性酵母等生物制剂达到净化水质的目标。通过对相关有机物的培植,提升水质综合治理效果,实现对水体内细菌规模有效控制,为水产品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饲料也是影响水产养殖规模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充分保障水产养殖的效果,对饲料进行合理选择是非常必要的。应当选用不含有激素或抗生素的饲料,充分保障生态养殖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甜菜碱以及腐植酸,可以使水产品的肉质得到提升,为水产品养殖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2.4加强病害预防和治理
        如果在淡水养殖中的水产品类别较为单一,就会导致产生疫病的概率有所增加,而如果养殖种类较多的水产品,能够实现多种水产品共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环境中的生态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疫病产生率。因此,在养殖中可以采取多品种混养的方式将多种品种的鱼类共同养殖,如鲫鱼、花白鳃、草鱼、大口鳃、螂鱼等。在生态系统中,多品种会形成一定的食物链联系,如鲤鱼和螂鱼觅食时会掘池底,破坏掉病原体的生长环境;当鱼发病时,其自身行动会变得更加迟缓,就会变成了肉食性鱼类的食物,从而使得病原体传播方式被有效切断,发挥生态系统自动防病的功能和价值,有效地控制池塘中疫病的发生率。在预防病害时养殖系统的构成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为适宜的配比。
        结语
        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是新时期淡水养殖工作的必要举措,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此项技术的运用价值,合理选择养殖环境、养殖物种和菌种类型,还要注重调节水质,科学防治各种疾病,维护水产品的生长安全,扩大淡水养殖综合效益,从而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助力,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淑琴.探究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新农业,2019(21):50-51.
        [2]李颖.论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养殖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0):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