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小学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挥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想象力。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鼓励质疑,多思善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创新教学获得成功。
关键词 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是教育思维创新基础学科;开拓思维时空,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自由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需要从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抓起。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如在教《蓝树叶》一课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问一问学生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当学生回答树叶有“红”、“黄”、“绿”几种颜色后,板书课题:蓝树叶。在“蓝”字下加一个着重以唤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要有质疑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根据小学教学实际,主要培养以下四种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可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2、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逆向思维,由于朝着与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因而它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将教材里的因果关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10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课件、图片、视频、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小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里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子上的小石子放进杯子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里,水没过了他的手指。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4、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直觉思维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使它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预习课题首先直接猜测课文内容,是训练直觉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做法。在教学郭风写的《搭船的鸟》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马上猜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小鸟和船的故事,
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小鸟搭船的事;还有的说??教师不马上对学生的猜测内容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
三、在课堂中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由于受到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的尊严往往是不可侵犯的,而学生的尊严却被大大地忽视,从而形成了“为师独尊”的局面。面对正在成长,需要教育引导的孩子,不应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嘲笑他们,更不应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他们在人格上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关爱所有的学生,去尊重他们的个性。
2、要真诚理解相信学生。在班里,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要真诚地去对待他们。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去体验他们的感受,要坚信每位学生是有前途培养的。只要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师生之间就能达到情感交融,思维和学习心理产生了“共振和共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如此重要,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首先,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素材。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会逐步得到发展。
其次,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错了,小鸟说的是对的”。有的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要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赞扬,并建议他们把刚才想的写成一段话,念给大家听,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