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文化生态背景下的彝族建筑空间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吴佳蔚
[导读] 摘要:针对彝族传统建筑特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文化生态背景下优化彝族建筑设计的重要价值,提出彝族建筑空间设计要点,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西昌学院  四川省西昌市  615000
        摘要:针对彝族传统建筑特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文化生态背景下优化彝族建筑设计的重要价值,提出彝族建筑空间设计要点,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文化生态背景;彝族;建筑特点
        彝族属于农牧兼营民族,村寨分布范围广泛,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彝族居民喜温凉,大部分村落建设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与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在文化生态背景之下,彝族建筑空间发生较大变化,为了更好的优化彝族建筑空间,本文重点探讨生态文化背景下彝族建筑空间设计要点。
        1彝族传统建筑特点
        通常,彝族建筑房屋长度在10m到15m之间,宽度在5m到6m之间,屋檐距离地面3.5m左右,主要以木材作为建筑材料,穿榫表现为“树”型屋架,展示出彝族历史与山林之间的联系,体现出凉山彝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之情。同时,彝族建筑的四壁采用木材,屋顶上部覆盖云杉木板,也常被人们称作“瓦板”,并铺设压石,进行有效的固定。在传统彝族建筑之前,建主事先请“毕摩”较为常见,一切都按照彝族的阳阴雄雌观念来完成的。建筑风格特具特色,彝族瓦板房建筑,通常表现为盖房材料与建筑结构的不同,梁之空间比重大。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已经成为艺术,彝族民居发生较大变化,正在逐渐向砖木结构方向发展。
        在彝族建筑当中,木板房最为常见,也是越西彝族长时间以来流行的居住建筑,屋面采用木质瓦板制作而成,也因而得名,主要分成两种类型,分别是模板和篱笆,上部设置栋梁,形成稳定的房架,形成双斜面人字形屋顶,并在其上部覆盖木瓦板,该木瓦板分成上下两层,板长为2m。在每年的雨季来临前,居民需要轮翻木瓦板,无需锯解,采用专业的木材与剖瓦刀全面剖开,形成自然纹路,外界降雨能够顺着纹路自然流下,在一些高寒地区,彝族居民主要居住在瓦板房当中[1]。
        2彝族建筑空间
        2.1生态文化融入建筑空间
        将生态文化融入到彝族建筑空间当中,人占据重要地位,打造独具彝族特色的整体性与闭合性等文化设计特点,能够形成稳定的生态圈,而稳定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生态潜力作为彝族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因为生态圈内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具有文化特性,在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当中,将生态文化融入到建筑空间的当中,可以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承,也能够有效的体现出社会空间形态,使得社会组织结构更加完整,实现生态文化理念与建筑空间发展的完美融合。
        结合彝族建筑空间特点可以得知,建筑空间的发展,既需要美观性与实用性,也需要对中国传统彝族文化传承,因为建筑具有人为性特点。新时代,彝族地区历史文化与国际文化交融,受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影响较大,通过合理运用生态文化理念,能够确保彝族建筑空间更加完整。彝族属于众神论崇拜民族,讲究“毕摩文化”原始宗教能够保存完整,也取决于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众多民族信仰当中,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是核心,所谓祖先崇拜理念,主要表现为“祖界”,所谓“祖界”,指的是祖先灵魂的聚居,永世不分离。
        彝族的祭祖活动比较多,对精神世界的构建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每个彝族人在祭祖的过程当中,要和祖先进行心理沟通。

在建筑空间对于彝族人是属于重要的载体,结合彝族建筑空间特点可以得知,不同部位的建筑部件,均具备不同作用,所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因为彝族建筑空间融入“毕摩文化”,故具备较强的文化代表性。
        2.2文化生态融入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主要由生产与再生产逻辑来决定,在生态文化背景下,彝族建筑空间越来越完善,由之前的生态性逐渐转变为群体性,符合逻辑关系[2]。同时,完善的建筑空间,能够为彝族家庭成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例如,在土掌房当中,各个房间相通,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空间。将文化生态融入到彝族建筑空间当中,对家族利益与社会地位起到一定的维护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空间。
        彝族建筑群属于村寨,在传统的彝族村寨当中,主要包含日常的休闲往来与聚会等一系列功能,通过融入生态文化理念,能够确保彝族建筑空间更加完整。结合彝族建筑空间特点可以得知,文化生态自然理念的运用,具备良好的凝聚力,能够确保彝族的民族文化得到良好传承。
        另外,彝族建筑空间不但体现在房屋结构上,而且具备良好的生态意义,不同的建筑构件代表不同功能,例如,在彝族建筑当中,门与窗代表不同意义,也神龟和人沟通交流的区域。门窗方向向东,不仅能够代表迎接阳光,而且希望祖灵自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入房屋当中就能够保护子孙。彝族建筑空间从各个细节入手,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效果。
        2.3文化生态融入文化空间
        将文化生态融入到彝族建筑文化空间当中,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同时将文化和生态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完善彝族建筑空间。结合彝族生态文化特点可以得知,其文化空间广阔,大部分的祭祖活动均围绕火塘开展。火塘空间作为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各类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节庆日,彝族人会祭祀跳“恳合呗”,祭奠逝者,安慰生者,保佑子嗣平安[3]。
        从实际角度来分析,彝族建筑空间并不是人的对立面,空间不属于外在对象,也不属于内在体现,建筑空间具有生态化特点,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空间,所谓文化空间,可以为各类民俗活动提供稳定场所,在固定时间内,具备文化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彝族区域的“恳合呗”民俗活动通常在建筑内部完成,在建筑空间设计环节,将生态文化和文化空间有效结合,能够提升建筑空间的利用效果。建筑空间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生态当中,通过将生态文化与建筑空间有效融合,形成稳定的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彝族建筑空间的凝聚力,确保彝族民族文化得到良好传承。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化生态背景下的彝族建筑空间设计要点进行有效分析,可以确保彝族传统文化在建筑空间设计环节得到有效传承,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毕摩文化”建房礼仪与居室俗信等因素,将文化生态与彝族建筑设计进行融合。
        参考文献:
        [1]胡彩云.彝族土掌房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以城子古村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1):110-111.
        [2]张仕昌,郭晶,徐钊.气候因素对建筑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61-63+73.
        [3]谢小环.地域化建筑的现代启示——以楚雄彝族民居设计为例[J].居业,2019,(09):69-70.
        作者简介:
        吴佳蔚(1991-11)女,汉族,西昌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