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修改---小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林稚颖
[导读]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儿童青春发育早期,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飞速发展时期。
        林稚颖
        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 四川 成都610300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儿童青春发育早期,也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飞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大脑发育也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大脑的迅速发育和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使得儿童的注意力的稳定性提高了,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快速发展,认知能力、情意能力和个性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一时期成为儿童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习作修改研究能有效地发展思维,发掘儿童身上存在的巨大潜在能力。学生进行习作修改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进行习作修改时,将一篇作文重新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这就是思维的分析过程;在修改习作中将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重新组合调整有些段落,把握作文的中心思想,这就是思维的综合过程;学生修改习作时还需不断地比较与鉴别,评判优劣,不断提升、逐渐日臻完善,这种比较,既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习作修改过程中,学生提出新的思路或作文方案,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作文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是对原先写作思维结果进行的一种反思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独立再创作的过程。因此,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进行习作修改对其思维过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1、高年级段学生习作修改对今后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写作能力包括多个方面,修改文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现实的写作中,学生遵循着“写作文——交作文——看批语”这个固有模式,忽略了“改作文”这个重要环节,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运用到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抓好作文修改。作者写文章的艰辛的劳动不仅表现在构思的“写”的过程中,而且表现在修改过程中。如果缺少修改文章这一环节,也就没有走完作文的全过程。
        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更需要修改。高年级阶段,是学生从中年级阶段“愿意写”过渡到“有的写”的重要阶段,在学生开始正式培养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始之期,同时抓好学生的习作修改,让学生从一开始写作文之时就树立“写作文与修改作文密不可分”这一观念,比之“只重写作不重修改”,而事后再花大力气弥补修改的缺失种种亡羊补牢的做法而言,在高年级阶段中抓习作修改,对学生一生的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话说通,既而把话说好。这就改变了以往先教后写、以讲授带实践的做法。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习作修改就是一个“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的习作修改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怎样改好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反之,忽略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就是简化了写作这一复杂的综合性劳动,违背了写作学习的实践规律,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只能背道而驰。
        (二)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提出了重要要求
        1、语文课程改革对小学习作修改提出重要要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人类的共同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习作修改修改的重要性。
        2、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提出学段要求。


        就小学这个学段的习作修改要求而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新课标》具体要求中的写作板块来看,教师要重视对作文修改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当前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状况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习作修改自主性
        在当前的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和案例表明,小学生的习作修改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取而代之为教师的通篇批改或简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通过研究,发现高年级阶段学生习作现状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习作修改方法、缺乏习作修改兴趣、缺乏对习作修改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主修改与同伴互相习作修改的学习活动。分析显示,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和互相修改的机会,没有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可见,在习作修改中,学生依赖心理严重,长期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这一现状指出,培养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更是迫在眉睫。
        2、教师对培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缺乏有力举措
        就目前写作教学现状来看,教师修改出严重“包办”和完全“放手”两种情况。教师对培养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缺乏有力举措,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教师对习作修改关注不够,淡化指导。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却弱化了习作修改的指导。在习作教学中,关于一篇习作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遣词造句,教师给予了大量的写方法指导,但是,对于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却很少,只是就如何运用特殊符号修改习作进行了简单的指导,而非针对性强的指导。因此,学生只是在构思写作与写作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却忽略了对习作质量的提升修改。
        二是教师对习作修改大包大揽,精批细改。大部分习作修改任务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教师会认真批阅每一份习作,圈画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调整段落结构,提升中心思想,并进行文字总结点评,每一次作文的修改基本上都是教师“包办”代替完成。
        三是教师对习作修改过于放手,缺乏指导。部分教师把习作修改的权力还交给学生,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教师并不指导如何进行习作修改,也不修改学生的习作,只是要求学生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学生修改呈现出随意化的趋势。教师对学生的修改的结果也不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这种对学生放逐式的修改使得学生的修改仅仅流于形式,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习作修改的指导呢?
        1、抓住研究对象思维发展关键期。立足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处于大脑迅速发育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一特点,发现这一阶段习作修改是优化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举措。
        2、整合内容修改与形式修改,试图改变作文修改中内容和形式割裂的现状,使作文修改方法更加简洁,提升其操作价值和推广普及价值。
        3、重视修改阶段性与序列性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有序列、有重点地教授与训练学生作文修改的方法,有条有理,更加落实使得方法掌握符合知识学习的规律。
        4、有机整合评语与修改方法,强调以往作文修改研究中一贯被忽略掉的、或未被引起重视的“写好评语”这一环节。“写好评语”即学生自我修改与互相修改习作以后,还要用评语的方式来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要求评语具有针对性和激励性。学生通过“写好评语”既是对自己和他人习作的及时反馈评价,增强了习作修改的兴趣和信心,又是对习作修改方法的复习与巩固。这点在作文修改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我们应立足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研究经验成果,提出有效的、系统的小学高年级阶段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策略,明确习作修改应掌握的方法、修改符号、修改的基础性标准、修改的阶段性标准以及最终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林稚颖(1990年9月—),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学科教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