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周光青
[导读]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周光青
        揭阳市普宁市梅塘镇涂洋小学 515342
        摘要: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如今时代发展的需求。鉴于此,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其中就包括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直观化以及思维具体化的工具。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
        思维导图即心智地图,它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思维导图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其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表现
        促进学生系统思维的发展所谓的系统思维,指的是能够整合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它能够增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促使人们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系统思维发展,将“居然”作为关键词,构建出相应的思维导图。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标记出文章中描写森林、狼群和环境变化的词句,随后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中有哪些变化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引导学生根据“居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进而明确动物之间的联系,明白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因此,系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一)写作教学
        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写作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能理清自身的思路,缺乏一定的想象力。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写作教学,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怎么下笔”以及“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写作,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在写以春天景色为主题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就“春天”一词进行延伸,列举出春天的花朵、雨水以及动、植物等,随后分析人们在春天的精神状态,总结出春天的象征意义。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此外,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想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让写作与思维导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想象,将“蝴蝶和蚯蚓”作为写作主题,让学生开展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列举出相关的内容,如蝴蝶、翅膀以及爱劳动等,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将以上词语作为关键词,进行丰富的联想,拓展思维分支。随后,部分学生想到了蝴蝶和蚯蚓的共同特点——它们都具有默默无闻和辛苦劳作的精神,进而联想到对勤劳的歌颂。
        (二)使用思维导图预习新课
        思维导图可以被应用到学生语文探究和学习的各个阶段。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使学生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更轻松地学习。

如在《王二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罗列出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到人物角色、形象特点、发生事件,并根据以上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王二小的人物形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教学内容,将学习的好方法教给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生字词的思维导图,将陌生的生字词加入其中,然后展开,如组词造句、意思解析等。阅读课文后,学生要总结文章内容,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如课文内容一共有几段、可以按照什么结构分段,以及最重要的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等。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利用思维导图能降低完成这一任务的难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分析课文内容,再用笔画出不同的逻辑结构图。比如,学生可先在纸上列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在阅读课文后,通过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将逐步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每节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去理解、解析问题。
        (三)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就思维导图来说,其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能够以从中心向外辐射延伸的方式将知识点逐渐构建成一个知识框架,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将知识脉络展现出来,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以及认知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本就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时期,因此,通过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以及自主性。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通过阅读建立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他们语文学习思维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创作思维导图,充分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为大家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创新与想象的空间。当学生将自身设计出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与交流,从而为小学阅读教学营造充分探究、创新以及自主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不断发展个性化思维。这种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把学生们置于一定的阅读语境和提问氛围中,让学生们从浅层次阅读逐渐进入深层次阅读,不断提升他们的阅读知识感悟,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上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课程初始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问题探讨和课堂收尾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上所有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和复习课上重点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再次温习和回顾每个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读。如在《一次有趣的观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我”种植了一株扁豆,并发现了扁豆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在回顾、复习、总结阶段,再次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同的课文内容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道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比如,《一次有趣的观察》一文告诉学生要有好奇心,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名小学中年级阶段教育工作者,可以科学合理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使知识体系更为完整,可以有效整合整个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师生双方都能够在自身头脑中创建出一个知识的全景图,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文的整体把握。如今的思维导图已经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带来新希望与新气象,将其进行合理运用,能够使相对零散的知识逐渐结构化,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敏.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体现[C].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17-619.
[2]赵莹莹.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J].教书育人,2019(34):52.
[3]苏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44.
[4]王丽.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7.
[5]刘垚.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