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亲和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 冼艳
[导读] 亲和力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协调师生关系等作用,
        冼艳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四会市  526200
        摘要:亲和力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协调师生关系等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优势,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分别从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培养课堂调控能力、强化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探讨增强亲和力的具体策略,望能为此领域教学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亲和力;策略
        教师的亲和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其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与优化,因而是确保各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心理学层面来分析,亲和力实际就是人与人之间处于相处状态时,能够拉近彼此关系的一种能力或驱使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其教与学之间始终保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二者相互促进,拉近关系,形成紧密的亲和力。本文结合当前实况,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就教师亲和力增强策略探讨如下。
1.注重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亲和能力的提升
1.1制定原则,帮助教师成长
        (1)设计核心——将“控制”向“创生”转变。针对常规的语文教学设计而言,其将教学过程的严密性、科学化作为追求目标,教师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处于控制地位,此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各种非知能目标的养成,比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造性思维、学习愿望等,而且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本文建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控制”转变为“创生”,更多的去追求人性化且“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其自主创新与探究,强调合作发展与愿望生成。(2)设计环节——将“单一”转变为“多元”。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各个环节间的缜密性,了解彼此间所存在的铺垫与联系,尽可能让一个环节发挥出多种功能,如帮助朗读、阅读及识字等。(3)设计流程——将“细密”向“粗放”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整个教学流程太过细密,那么会出现教师抢时间、赶教案的情况,驱赶着学生钻“圈套”,片面性、一味性的引导学生朝向既定答案上走。而要想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对教学流程进行粗放化处理,而且应赋予其较大的灵活性。在设计时,将纵向设计向横向设计转变,也就是把环环相扣、前后连贯的教学环节,以一种合理、妥当的方式,向并列且平行的若干板块转变,学生选择哪个板块,便对该板块进行教学。
1.2多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推动深层研究
        (1)“文本解读”大讨论。现阶段,已出现多种文本解读的方法,比如批判阅读、深读、细读及厚读等。但需要指出的是,借助此些方法来解读文本,通常需要较大的时间,这不仅对教师的文学功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且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此领域的深层化发展;所以,针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讲,一周需要上多节课,基本无精力或能力进行此种文本解读,因此,需要积极找寻适用于一线教师,且更为高效、合理的文本解读方法,比如:其一,“常规梳理”。包含背景分析,也就是“知人论事”及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主要内容等。其二,“链接搜索”,其一,阅读书评、读后感;其二,阅读文中人物的一些故事与介绍;其三,阅读相关事件或新闻;其四,阅读与文本相似或相近的同类题材的文章。(2)“名师领办”主题教研。

对校内语文名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建立名师团队,团队成员依据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对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或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若干校本教研专题,并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讨论,然后对本学期的主体教研活动的专题予以明确;最后名师依据自身实况,选择相关主题,组建教研团队,进行相关方案的制定,引导所有语文教师参与主题活动,以此促进学校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对课堂调控能力进行培养,促进亲和魅力的增强
        (1)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合理把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为了赶课堂时间,知识讲解的很快,学生思路难以跟进;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慢条斯理的情况,甚至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生字,也要逐一卸载黑板上,以作示范。此种授课方式会造成学生四维度的忽疏忽密,不是不及,就是过限,救治,必然会对知识的接受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可采取如下措施:其一,依据学生的可接受性来实施调节。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并不难的内容,可通过加大密度的方式来进行调控。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加大课堂密度的同时,还应对所用教学方法进行持续变换,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其二,根据教学时的节奏特点来进行调节。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学生往往难以始终保持一种状态,有些学生比较愉悦、兴奋,而有些学生却表现为疲倦、松懈。因此,教师需进行合理调控,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重点问题。(2)围绕各类型学生,做到因势利导。首先,巧妙暗示。针对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在下边做小动作、打瞌睡的这种学生,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方式来进行暗示。若暗示未起效,教师可一边讲一边走到该学生面前,用手指轻敲课桌,或者是书本,借此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学习。其次,重点提问。若不适合个别提醒,那么可借助提问的方式,来引导或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最后,以褒代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那些爱搞恶作剧或者爱出风头的学生,可依据现实情况及需要,以褒代贬,对其“闪光点”进行挖掘,使其能够自主发现并改正错误。
3.强化教师自身修养,积极营造融洽的亲和氛围
        (1)从教学语言中将亲和力体现出来。教学语言作为一门特殊艺术,能够将教学亲和力以一种别致的方式给体现出来,同时也是教师启发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许多学校专门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即:其一,语言清晰可辨,不能含糊其辞,语言规范;其二,表达应做到简洁明了,内容应科学且准确;其三,在说话态度上,需要做到亲切自然,情感表达应做到真挚、质朴;其四,语调应做到抑扬顿挫,节奏、速度需做到张弛有致。另外,在一些规定当中,还对教师精彩课堂用语进行了详细罗列,倡导文明用语,禁忌语。以此帮助教师在用语上实现合理化、科学化,更富有亲和力、感染力与表现力。(2)从亲切微笑当中将亲和力体现出来。正所谓微笑为期待者的希望,失败者的光明及受挫者的慰藉。而对于教师的微笑而言,可以比喻成温暖的阳光,能够将学生内心深处的乌云给驱散。为了能够将微笑的作用与魅力最大化发挥出来,学校应倡导所有语文教师做一个“微笑老师”,把微笑带至课堂,传送给学生,以此调动师生间氛围,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能从中产生持久的“亲切感”;这样一来,便能帮助、引导他们在一种愉快、和蔼的氛围当中进行学习,陶冶情操,掌握更多知识。
4.结语
        综上,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接触、互动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教学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亲和力,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更好开展;还需要指出的是,要想上好一堂课,善于运用趣味横生、饱含情义的课堂调控,对于亲和力的增强,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亲和力”的增强,推动课堂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圣梅.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2):110-110.
[2]张秀荣.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亲和力[J]. 学周刊, 2017(07):81-81.
[3]宋云芳. 亲和力与好奇感——浅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J]. 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8(7):44-45.
[4]运伟. 亲和力:教学成功的"法宝"[J]. 甘肃教育, 2018(19):64-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