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小班幼儿学唱新歌的意愿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朱悦平
[导读] 唱歌活动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形式。《3一6岁儿童教育指南》指出
        朱悦平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幼儿园
        摘要:唱歌活动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形式。《3一6岁儿童教育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会用歌唱来表现自己”。小班幼儿爱唱歌,他们喜欢哼唱熟悉的歌曲,但在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在学习新歌曲时,往往不够主动,不愿意开口学唱,为了提高小班幼儿参与唱歌活动的意愿,帮助幼儿主动学唱新歌曲,用歌声表现自己的情感,我采取丰富的形式,效果显著。
        关键词: 唱歌   兴趣   意愿  创新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性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唱歌活动又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形式。《3一6岁儿童教育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会用歌唱来表现自己”。而在小班唱歌活动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特别是上学期的小班幼儿,他们在学习新歌曲的时候都不那么主动,经常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幼儿需要反复不停地聆听,在熟悉歌曲后才慢慢地开始跟唱,所以每当唱歌活动教孩子学习新歌曲时,老师都要反复范唱,一个活动下来,老师的嗓子都累坏了。
        如何提高小班幼儿参与唱歌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唱新歌的意愿,用歌声表现自己的情感,我采取丰富的形式,效果显著。
        一、以故事或情境表演激发幼儿演唱的欲望。
        幼儿喜欢听故事,他们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通常会把自己代入角色,引起情感的共鸣。在学习《小兔子乖乖》这首歌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以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大灰狼、兔子妈妈、小兔子三个角色,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很自然地唱起来了,并且会尝试用温柔及低沉的声音表现兔妈妈及大灰狼,用欢快的声音表现兔子,在故事角色的扮演中主动演唱歌曲,轻松学会了歌曲。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歌唱活动中,我注重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轻松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如在学习歌曲《咕呱呱》时,我用呼啦圈做池塘,带着孩子根据说白节奏:小小 青蛙 呱呱 呱,跳进 池塘 找妈 妈的节奏在池塘边跳,当念到最后的“妈”字时,小青蛙(孩子)马上跳进池塘(呼啦圈),当孩子们都跳进呼啦圈时,我对孩子们说:“小青蛙找到妈妈很开心,他们一起在池塘里游玩”。教师在池塘里以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范唱,孩子也在情境的表演的过程中愉快学习歌曲。
        二、以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唱歌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手段。在歌唱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唱歌,幼儿在兴趣会更浓。如歌曲《蝴蝶与花》,老师扮演扮演蝴碟,幼儿扮演花,教师边唱边在花丛中进行飞舞。幼儿由于角色(花)的代入,就能安静的聆听歌曲,在游戏中渐渐熟悉了歌曲,并主动地进行跟唱,当幼儿能完整演唱这首歌后,我再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就主动有感情地进行歌唱了。
        三、通过肢体律动,调动幼儿参与唱歌的积极性。
        边唱边跳是孩子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更是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如在学习歌曲《我上幼儿园》,我引导幼儿用身体做毛毛虫的动作来表达第一天上幼儿园的那种无助,害怕,第二天,和小伙伴们熟悉后,就像花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去找同伴玩了,引导幼儿用舒展的动作表现花蝴蝶,幼儿在肢体动作的引领下,更有兴趣地参与唱歌活动。在学习歌曲《小鸭小鸡》时,我让幼儿用手做出小鸡小鸭的嘴巴,随着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的歌词,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边唱边跳中提高幼儿唱歌的积极性。


        四、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幼儿快乐创新,激发幼儿再次歌唱的意愿。
        幼儿的想象是丰富的,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在哼唱熟悉的歌曲时往往会随心所欲地进行改编歌词,如果我们老师能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歌词,将会再次激发幼儿歌唱的意愿。如在学习歌曲《小乌龟》时,由于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易于理解记忆,孩子一下子就掌握了,幼儿歌唱的兴趣就降低,如何再次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呢?于是我问幼儿,小乌龟上山坡,它除了带面包和糖果外,还可以带哪些食物呢?请你说出两种你最喜欢的食物。孩子立马兴高采烈的起来,把自己喜欢的食物说出来,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会在歌曲相应部分适当地进行改编,如“小小乌龟上山坡,嘿嘿哟,嘿嘿哟,带着XX和XX,远足乐悠悠”。既丰富幼儿对食物的认识又再次激起幼儿歌唱的意愿。
        当然,我们除了引导幼儿进行歌词的创编,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肢体动作、节奏的创编,如在学习歌曲《学爸妈的样子》时,老师在范唱时配有固定的动作,但在幼儿熟悉歌曲及动作后,我问:“你的爸爸(妈妈)最爱做什么动作”?让幼儿自己想出或模仿爸妈各种动作,并让幼儿一起表演唱,幼儿在肢体的创编中,更加投入歌唱中,教师给幼儿提供创新的空间,激发幼儿歌唱的意愿。
        五、通过多种演唱形式,让幼儿愉快唱歌。
        集体唱歌活动有多种演唱形式,有齐唱、合唱、对唱、领唱、轮唱、等形式,在幼儿园集体唱歌活动中,我们一般都是采用集体合唱的方式,如果我们能根据歌曲的特点采用一些其他形式,孩子会更有兴趣。如学习歌曲《小花猫,你在哪里》,我采用一问一答的对唱形式,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先是老师问唱,幼儿答唱,当孩子们熟悉后,再把幼儿分两组进行对唱,幼儿更加主动地进行唱歌。在学习歌曲《咚咚锵》,我把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轮唱,幼儿在老师的指挥下能够按要求进行唱歌,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奥尔夫先生说过,过多的被动聆听不仅会导致亲身参与失衡,还会养成消极及被动的态度。在学习歌曲《哈巴狗》时,我采用领唱的方式,让让幼儿在每一乐句后模仿小狗的叫声“汪汪”或肢体节奏伴奏,由于幼儿是带着任务参与活动,所以他们在聆听领唱时就更专注更投入了,并且会不由自主地跟唱,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了歌曲,唱歌的意愿就更强了,教师趁机和孩子进行互换,让孩子领唱,教师用不同的节奏类型进行和声,活动气氛就更浓厚。
        六、通过图画或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效果。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选择歌曲时应该选择歌词易于理解,贴近孩子生活的歌曲。而有一些歌曲旋律动听,歌词优美但不易于记忆,教师可以用图画或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及记忆歌词。如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这首歌的节奏明快,歌词如一幅美丽的图画,为了让幼儿更容易理解记忆,于是我便一边唱一边画上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红红的小花,弯弯的彩虹等,把美术活动和歌唱活动融合在一起,幼儿一下子就理解并且记下歌词,唱起来就特别的投入,通过图画或图谱帮着幼儿记忆歌词,使视听有机结合,充分激发幼儿唱歌的意愿,提高了学习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歌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要从幼儿生理特点出发,要考虑歌曲是否适合小班幼儿演唱。那什么样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呢?歌曲旋律要优美,音域以中央C一个八度为宜,不宜过宽,否则会损伤孩子稚嫩的声带。歌曲节奏要单一,歌词内容要积极且有童趣,幼儿易于理解,乐句不要过多、过长,以四到六句为宜。教师范唱尽量清唱,以便于孩子清晰地听清楚歌词,理解歌词,通过面对面的清唱,更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以歌唱表达自己。
        唱歌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投入唱歌活动,激发幼儿歌唱的激情,幼儿就自然而然地唱出动听的歌声,用歌唱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王琰《浅谈幼儿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应用》 学术期刊《教师》2014年第4期。
        [2]许卓娅 《卓娅指导:集体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调节基本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