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宝玉
淄博张店齐德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社会的更新迭代,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在科技建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门工具。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初中的数学就是学科的重点课程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数学这门课程,应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上的创新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化实施因材施教,以实现新课改中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家长都说数学难,数学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还需具有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初中数学也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深入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这要求教师能创设更新颖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分层教学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资质、知识基础、家庭教学环境、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考虑,进行设计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恰当运用分层教学方法,更好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固的数学基础,达到整体发展的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了能更好照顾到不同的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领悟不尽相同,传统教学忽略掌握因素,都是硬搬照套,导致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又无法对一些内容有效巩固,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而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制定教学和学习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中,全面提高每个学生以达到数学整体发展水平。分层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有的学生能力强学习进度快,可以做一些大题、难题。而有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要对学习知识点进行有效巩固,满足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实现数学的同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所以教学的意义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个性差异等综合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能更科学指导学生,促进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也是为了促进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二)主体目标教学原则
初中教学分层教学要“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教学的根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树立良好的学生观【1】,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主角,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指导、引导的作用。教师应注意把握教学的方法及对象,促进学生自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全面发展平等原则
在教学面前人人平等,要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分层是为了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性培养,重视学生在数学的教学中的解题技能、概念理解、情感表达等全面教育,激发各项综合潜能,全面性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并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进展,不断调整教学计划,督促学生不断学习求知,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生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现状
(一)教师方面缺乏课改新理念的融入
新课改已经是如火如茶的实施,但是教师还是习惯运用传统“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分层教学应用不到位,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初中数学重在是学生参与谈论研究才能实现教学目标【2】;其次,是教学考评影响教师创设教学方法,应试环境下以成绩高低来衡量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减少教学实践,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一一践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没有创设良好的班本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模式都是统一化,严重影响分层教学的实施。
(二)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态度过于依赖
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数学知识求知认识不足。
在学生心理数学教学无非就是做好证明题、应用题,对待数学学习就是不动手、不看题,光是思考就觉得数学有难度,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心理,过分依赖教师的帮助。另外,初中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发生较大的改变,学生会存在学习叛逆期,加上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家庭中父母也难以督促,逐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数学的进步。
四、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策略
(一)要做好分层教学前的准备事项
首先要了解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个性特点、家庭学习环境以及学生各科成绩等综合性了解学生,从中可以有效结合分层,比如了解学生数学各项学习情况,另外还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语文是各科的综合性基础,数学有大量教学内容读题理解进行,如果审题不清晰,也会影响数学学习情况;其次,要了解使用方法和习惯,审题了解学生解题技巧及错题原因,从而实施针对分层教学专题;另外,还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主体,其心理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参与度,相对而言男生在数学学习中要比女生动手能力要强,而分层教学也在无形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分层会形成较大心理落差,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情绪。
(二)教师要创设良好分层教学内容
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教学的目标,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课堂。第一,要从内容设疑分层。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步伐不一致性,设计不同分层问题教学,从而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学问题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创设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不同分层思考,并从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第二,要从教学目标分层。要了解不同学生对数学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和自身设定学习目标,将教学目标分层为发展性、提高性和基础性的目标,学生要根据自己分层调整学习方向,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第三,要从布置作业分层。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后作业布置也是教学的重点,能有效对课堂学习能力的加强巩固。学生基础扎实的可以分一些创新难度大,具有挑战性的课后题,学生基础还不够牢固,应注重知识的巩固,一些简单概念练习比较重要;第四,要从教学评价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过程中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方法,分层评价更为客观指出不同学生优秀之处,有针对性激励学生,评价应注重学生自身的横向评价方式,当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纵向评价比较【3】,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课堂中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紧密度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和谐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有效方式,学生会更信任教师,教师在互动中更了解学生,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重要保证,是教学分层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创设分层教学科学奠定,以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学生个性思维及自主学习
教师要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不得不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分层教学的目标。初中阶段的学生,个性想法比较多,思想行为中都难以琢磨,学生的想法跳跃性大,而且比较叛逆,这都需要教师悉心疏导。另外,数学本身是一种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就更应该就数学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接纳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将难懂的概念知识,进行形象化、立体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鲁教版七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中,全等三角形的构建条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运用多媒体从多彩的图形入手,运用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吸纳,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创新,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知识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在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深深印入脑海中,所以自主学习能力是给学生当下做好数学学习,给未来工作做奠定。
结束语
初中数学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注重分层教学的先决条件,还要注重分层内容实施,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分层教学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的内化和创新,重视学后反馈,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侯艳梅.论分组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3):85.
[2]杭石琴.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8(14):23-24.
[3]胡传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5期).
作者简介】姓名:钱宝玉 1989.5 男 汉族?山东淄博,大学本科 ,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