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马轶华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和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马轶华
        济南市天桥区天成路小学    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和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更为重要。作为小学阶段的最重要时期,六年级小学生面临着升学,只有做好六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才能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从而为其应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予以更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策略
        
        
        前言:在数学教育中,应用题教学一直都是一项重、难点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需要重视应用题教学模块,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由此不断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促使他们在灵活使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有利于推动其全面、综合发展。
        1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目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
        用题教学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就是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与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就是一味死板的进行重复的练习,利用题海战术来进行应用题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应用题学习效率也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效率。
        1.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还存在着教学严重形式化的情况,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十分的单一,仅仅盲目的重视和关注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仅仅重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2促进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的措施
        2.1将应用题生活化
        如果没有从生活化角度出发,数学老师在讲解应用题的时候,数学老师可能就变成了自己讲给自己听,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下深入了解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同学们平常的兴趣爱好,将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引入到应用题,缩短应用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内容,首先要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数量的关系,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然后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老师可以这样向同学们提问,假如小明今天去超市购买了一瓶720毫升的雪碧,并且把它带回家里,倒给九个客人,并且这九个杯子是相同的,正好可以倒满,请问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同学们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继续向同学们发问,如果这720毫升的雪碧倒入了六个小杯子和一个大杯子,也正好可以倒满,请问大杯子和小杯子的容量又各是多少呢?老师可以通过刚才的数学关系,让同学们合作式讨论,通过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前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要学会根据已知条件,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用数学算式列出相关的条件,提高对题目条件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话,使数学知识表达的尽可能简单的讲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解题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紅豆和糖各需多少克?将每种原料的比例相加,得出3+2+1=6,每一分比例的克数表示为600除6=100克,这个分析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题目条件的解读,在根据问题列出对应的解题算式:面粉:3乘100=300克;红豆:2乘100=200克;糖:1乘100=100克。


        2.3提炼问题元素,锻炼学生审题能力
        审题!审题!审题!这是学生从小到大参加考试时,老师与家长必须说明的一句话,审题成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审题不明,题还没看完,已经提笔答题,等发现时为时已晚,数学应用题的条件较多,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题干的重要元素,运用“加上”、“剪去”与“剩下”“消耗”等词语,注意这些动词的主语。由于一个应用题往往有多个主语,所以要让主语与动词对应好关系,长篇大论的应用题更能锻炼能力与耐心,教师可以多多布置这类作业。比如,某人从某地出发,向正北方向走了几米,之后又向某方位走了几米,遇见另一个人,向某个方向同走几米,之后分散走了几米,问题是总路程或者最终的两者距离,还有可能是谁比谁多走几米。学生一定要把关键字提炼出来,画出路程图,对应解答。
        2.4运用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解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在指导学生解决应用题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数形结合方法,以便有效简化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使其在数与形的融合中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继而不断增强其解题技巧。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在讲解文字类应用题时,先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各个条件以及对应数据表示出来,然后引导他们运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按照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将这些条件与对应数据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并注明最终的考查点,由此辅助学生将数据、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迅速找到应用题的关键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充分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要点,也会在学习中主动运用该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不断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
        2.5解决应用题要技巧化方法化
        教育工作者在应用题解决方法上需要发挥重大作用,老师在为同学们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向同学们展示多种多样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不过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便可,并且是较为典型的解决方法,教授有技巧性快捷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内容,教育工作者在让同学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特点等基础内容后,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怎样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体积。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并且让他们比较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体积方面又有怎样的联系。在同学们讨论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拿出两个底面积相同、高相同的圆锥和圆柱进行相比较,不断拓展,通过原理推出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只有让同学们充分掌握了圆柱圆锥相关公式的原理推论,才可以更好地运用到应用题中,这也是传授应用题解决方法和技巧的基本内容,并且让同学们判断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圆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圆柱吗?还有圆柱梁底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吗?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都相等吗?等等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有效帮助同学们解决应用题。
        结语:
        总之,应用题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教师应该重视应用题在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不断的创新应用题教学策略,进而不断的提升应用题的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艳琴,王柳英.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7,12(07):125-127.
        [2]唐金花,王利勇,潘金花.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2018,02(12):156-158.
        [3]杨靖,高玲..小学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学周刊),2016,03(18):174-174.
        [4]吴爱妃.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路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48-49.
        [5]刘小玉.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教学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