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高段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罗丽娜
[导读] 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课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大多数
        罗丽娜
        贵州省遵义市朝阳小学 邮编:563000
        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课型,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大多数单元中都专门编排了整理与复习课的课时,整理与复习课是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整理与复习课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上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或是将整理复习课上成了照本宣科,向学生强行灌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或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或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反复巩固,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上缺乏学习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进行提高整理与复习课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和效率的有效路径,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初步具有了一些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意识,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归纳整理的方法,还不具有较强的自主归纳的能力。笔者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提高小学中高段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前科学合理制定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一)要重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个体差异,且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可能比新授课前存在更大的差距的。因此,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前应该了解每个层次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存在的学习上的普遍性的困难、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或题型。要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学习单元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分析和统计学生最容易出错的题,并且分析这些易错题背后的知识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原因。
        (二)要重视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重难点的梳理。
        在上整理与复习课前教师要对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及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梳理,通过新课教学后,再次分析本单元知识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本单元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确定整理与复习课的“核心内容”。
        ③要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整理复习课作为一个单元学习的最后一站,是学困生查漏补缺、中等生增强理解、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升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作好分层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该掌握的本单元最基础、最重要、最核心的知识点。B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的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数学问题。C层目标是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灵活运用本单元知识觖决一些较复杂的、具有拓展性的问题。
        ④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既有开放性,又要有层次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有开放性,又要有层次性。教师要给予学生交流、生成问题、自主探究的时间,要真正地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真正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又要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围绕本单元的重难点和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要体现“基础——提高——拓展”的学习进阶过程。
        (2)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和习惯。
        整理与复习课要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再学习、再归纳、再整理,从而达到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已学的数学知识,深入掌握数学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和习惯,是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能力和习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坚持长期不断的指导。
        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整理,怎样整理,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自主归纳整理能力,也要经历一个长期、循续渐近的过程。实验开始的第一个学期开始,笔者坚持在每个单元新知教学结束后,布置学生运用知识清单来整理一个单元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整理已学知识的意识。在实验开展的第二个学期,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单元知识。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时候,鼓励学生尽量运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使整理与复习更深入、更系统。
        ②激发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的兴趣。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归纳、整理。在整理与复习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互相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自主整理的兴趣。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一是全班展示,即课堂上可以通过自已报名或者用“班级优化大师”随机点名的形式,请学生到讲台上向全班学生进行介绍自己准备好的知识清单或思维导图,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补充介绍;二是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提问;三是上墙展示,教师要坚持对每个学生完成的每次作品进行批阅,并尽量进行鼓励性评价。对完成得特别优秀的作品张帖在教室的墙上进行展示。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积极性。
        (3)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让整理与复习课“灵动”起来。
        要充分给予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对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的困惑、错误和问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才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复习课上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学生在复习课上进一步认识自我、理解知识、发展思维,让整理复习课“灵动”起来。
        (4)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教学。
        在整理与复习课上,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也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整理复习课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注学生存在的错误,但紧紧记住预设的教学目标,围绕本单元“核心内容”,从众多生成资源中善于选取最有用的资源来进行教学,突出单元知识的重点、突破单元知识的难点。
        总之,教师在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戴厚祥.小学数学整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学研究,2015,
(1-2)
        [4]吕国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教育,2019,(11)
        [5]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罗丽娜(1983.04),女,贵州省遵义市,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