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背景下一线记者融媒体意识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红梅
[导读] 摘要: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它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  830002
        摘要: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它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作为信息传播的途径之一,融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逐步成为传播信息最主要的方式,这就要求每一位一线记者也应该跟上媒体发展的脚步,因此提高自己的媒体意识和学会创新的能力以及如何培养一线记者的融媒体意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一线记者 融媒体 融媒体意识
        融媒体其实是一种信息共享,依据媒介属性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型媒体。它打破了新旧媒体的壁垒和“界限”,实现了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就标志着我国进入融媒体时代;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大力倡导融媒体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培养每一位一线记者融媒体意识能力。
        一、一线记者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最凸显的特点就是真实性,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在作新闻报道的时候应该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对事实负责,并且将其迅速传播出去,保证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记者会捕风捉影、夸大扭曲事实甚至编造假新闻,为了增加新闻的热度片面追求新闻的发稿量和轰动程度不择手段。这不仅是自身职业道德的丧失,更是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在大力发展融媒体的今天,任何新闻一旦传播到网上都会迅速流转,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而此时如果一线记者捕风捉影或者胡编乱造,将会引起社会轰动,会伤害许多看似并非受害者的心。我们都知道社会舆论以及网络暴力也可以杀死一个人。作为一线记者,更应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要过于将自己的主观性带进新闻报道。因此培养一线记者融媒体意识能力的策略之一就是加强一线记者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同时,每一位一线记者还应该在职业道德中注入爱国情怀,时刻记住自己体内流淌着华夏人的血液。随着媒体与科技的发展 ,国家之间的媒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面对外国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并非全部吸取。当今时代,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试图进行文化渗透,我国有少部分人已经深受其害。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学会抵制腐朽文化以及防止文化渗透,最重要的是不要成为不法分子的工具,将各种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广泛传播。新疆处于中国西大门之地,敌对分子经常利用新疆人民与中国中原地区的差异来挑起冲突,做一些不利于国家建设的事情。在这种环境下,一线记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积极宣传,明辨是非,不让这些心怀不轨之心的人有机可乘。
        二、一线记者要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在当今媒体时代,每一线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一个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科学方法,是在办台实践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一线记者属于时代的领航者,所以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不只是打开脑洞空想,而是包括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传播形式、独特的思考方式。
        首先,一线记者应该具备不同常人的职业嗅觉,换言之就是敏锐的洞察力。想让新闻有一定的独特性并不是去夸大事实,更不是胡编乱造,而是对于身边发生的事件有强劲的挖掘能力,能够发现其他记者不能发现的东西。所以在现如今高科技发达的时代,什么都可能懵蒙蔽双眼的局面下,一线记者第一个要提高的创新能力就是敏锐的洞察力;其次,一线记者要学会用自己独特的传播方式来传播新闻,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刷视频以及微博,一线记者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不用拘泥于传统的文字描述,学会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媒介载体的新型媒体,学会把握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喜好,从而来传播信息,这样将会提高人们的接受率,也会带动新闻的热度和发稿量。所以一线记者补课缺少的第二个创新能力是灵活的传播形式;最后,一线记者要学会打破传统媒体固有思想的束缚,突破惯性思维的局限性,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时代在不断发展,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事情我们都不能再用传统的眼光去看待。特别是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最大的忌讳就是断章取义。就像曾经有一个新闻案例,联合国的青年代表王源曾经因为压力大在室内吸烟,却被记者抓拍并公之于众。给王源本就承受压力的心又带来一次舆论危机。一时间黑粉蜂拥而出。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明星,因为一些舆论记者乱写新闻,将自己的隐私公之于众,最后心理上出现疾病,甚至还会自杀。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眼睛见到的不一定为实,而作为新闻工作者,更是应该实事求是,不能随波逐流。所以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不违背职业道德以及新闻真实性的思考方式都可)。
        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提高包括敏锐的洞察力、灵活的传播形式、独特的思考方式三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三、一线记者要深入一线 具有实践能力
        有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现在很多事情都能在网络上进行,在省了不少时间的同时,也让部分人产生懒惰的思想,觉得网上的就一定真实,就不愿意自己再去寻求真相。作为一线记者,就要确实深入一线,而非自己坐下来空想。例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方法。其实在新闻调查过程中,除了运用新媒体手段,但是“三贴近”还是工作的不二之选,是融媒体一线记者的立命之本,也更能让融媒体记者感受到“以人民为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一线记者更应该深入群众,广泛了解事实的真相,这样不仅不会违背新闻真实性,也会收到人民群众很好的反馈效果,有利于后期媒体传播工作的开展。所以一线记者要学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结束语:
        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信息采集渠道和传播通道的多元化,重要的是一线记者要提高自己融媒体意识能力,根据多媒体的原始素材,综合整理提炼、加工,通过不同媒介传播的特点,迅捷传达信息,表现事件背后的真实,还原新闻的全貌。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应挺刚. 融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意识的转变与提升[J]. 记者观察(中), 2020, (3):55.
        [2]何燕, 程玉彬.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 (14):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