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状及下步措施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曾宪波1 宋聚波2 文光碧1
[导读]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安全。

        1.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  贵州凯里  556000;2.麻江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麻江  557600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安全。黔东南州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以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推进情况中找出不足,针对问题探讨下步措施和建议,旨在更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
        引言
        黔东南州辖1市15县和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196个乡(镇)、2125个行政村,总人口有441.72万人。全州地处山区,受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设备相对薄弱,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突出,整体状况不佳。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2017年起,率先在全省实施了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工作后,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和农村污水治理等为工作重点,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加快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一、推进情况
        2017年来,全州累计新建与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25492户、累计新建与改造村级公共卫生厕所2488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和村级公共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有效改善了全州农村如厕环境;累计完成101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村13个,综合进度约为70%,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正按计划梯次推进;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户分类、村收集就地处理”等多种模式,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全州189个乡镇已有121个乡镇建成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共接入转运车112辆、清运车924辆,共定位垃圾集中收集点1371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2329个,覆盖率为85.28%,已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20个,基本实现设施设备齐全、保洁队伍稳定、管护制度完善的要求,全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有2896个村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批复实施,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覆盖全州9485个3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全州完成全部通组硬化路建设任务,建成路面里程8974.7公里,实现全州3806个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目标;累计完成“三治”及庭院硬化51922户,占目标任务的106%,累计安装村庄公共照明111326盏,占目标任务的109.5%,累计完成330个村绿化美化任务,绿化美化1397.109万平方米、栽植苗木295.003万株;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州农村普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整治,全州农村环境面貌改观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保障力度不够。由于全州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设施设备配套仍十分滞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未建立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导致许多乡镇和村寨硬件建设跟不上,使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后劲不足,整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机构不全、人员不足。全州各县虽已成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工作主要由农业部门负责,而农业部门忙于开展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从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人员明显不足。据统计:全州16个县(市)承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工作在编制人员76人,实际在岗开展本职工作人数为28人。
        (三)压力传导不够、责任仍需压实。


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利局面没有实现持续化和常态化,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严不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推进中表现为经验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
        (四)农村群众内生动力不够、后劲明显不足。全州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生产生活习惯等的影响,农村群众对环境治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意识不强,对生活垃圾危害性认识不够,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处理垃圾随意,导致部分村寨虽建了垃圾箱(池),但就近倾倒垃圾现象仍较普遍。
        (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需强化。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多、面广,特别是农村河道、沟塘由于疏于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向河道、沟塘乱倾乱倒现象时有发生,是导致河道、沟塘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部分农户进行厕所革命,进行改厕,也建设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收集管网,但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理想,后期运行维护管理成本高,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提高人们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精准施策、循序渐进,标本兼治是根本,落实州、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推动机制。
        (二)健全工作机构、加强人员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职能,从农业、发改、住建、生态环保和卫计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构,确保配齐精通业务、长期稳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本项工作,并增设乡级相应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事有人抓、事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出成效。
        (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整治常态化。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正规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积极探索、创新和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刻不容缓。大胆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积极引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示范引领、不断总结完善,达到市场化运作来的整治目标,确保整治成效。
        (四)强化工作措施、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切实加强河道、沟塘的管护制度。发挥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的作用,组织开展河道、沟塘生态红线、蓝线的划定和综合治理,并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巡查检查,确保河道、沟塘环境卫生安全和行洪安全。
        (五)全方位筹措资金、先治后补、以奖促治。针对全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支持,缺口较大、保障不足的实际。建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多措并举的筹集整治资金,试行“企业投一点、政府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受益群众拿一点”的方法,千方百计的筹措整治所需资金;同时,为确保整治的成效和常态化,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改变以往的相关项目补助资金或相关工作经费的办法,实行先进行整治,后考核验收,再下拨补助资金的办法,并按任务量配套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来保障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整治工作的成效明显的县(市)资金上进行倾斜照顾和通报表扬,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党委、政府或部门进行表彰,想方设法的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改被动为主动,全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下一步全州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具备很好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是营造生态宜居的重要措施,它关系到农业生产,也关系到农民生活,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安全,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本文从黔东南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情况中找出了五个方面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五条措施与建议。笔者相信本文的研究和分析会带给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者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展更加美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