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对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力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1程雅青 2游佳琳
[导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  200025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载着当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责任重大。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员作为网络使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期通过对其认同感、网络使用现状、重大舆情事件反映进行实证探究,了解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对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探究如何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吸引和凝聚青年,从而通过广大团员青年的互联网影响力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场,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团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员、互联网、舆论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传播逐渐成为公众获取日常信息、交流彼此情感、表达个人意见的重要媒介传播形态。网络舆论的互动参与性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互联网舆论场日渐兴起,其影响力与发展速度正逐渐改变着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从学历结构上看,我国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38.1%、23.8%;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10.5%、9.7%;从职业结构上看,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 由共青团中央基层组织建设部公布的全国团内统计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8124.6万名,其中学生团员5795.1万名。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年团员占网络使用群体的很大一部分。该群体作为网络原住民,互联网利用率较高,其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敏锐度和执行力也较强,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均与互联网相关。这一背景下,结合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提出的工作要求,要全线统筹,不断强化“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形成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协同作用的新局面,建立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塑造力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高校共青团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优秀群体,作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作为最为熟悉网络的群体,理应在互联网时代发挥自己的先锋作用。因此,探索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对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力以及如何提升影响力对于共青团组织而言价值日益凸显。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团员意识现状分析
        由于高校共青团员在互联网上具有多重身份,因此对其网络行为进行探究前,本研究首先对其团员意识现状进行探究。
        1、自身团员身份认知不够明确
        身份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归属哪个群体的认知。 调研结果显示,拥有“共青团员”身份的大学生,并没有100%对自己的政治身份有认同,比起其政治身份更认同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而拥有“党团员”身份的大学生,其对“党员”的认同与自己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相同,均为100%,但仅有84.6%仍对团员身份有强烈认同。
        在进行“什么时候对自己是共青团员感触最深”问题调研时,41.2%认为是“参加团组织的活动时”,32.6%认为是“团内评奖评优时”,还有16.4%填写的为包含“交团费、填包含政治身份的材料时”等情况,仅有9.8%表示“时刻明确自身共青团员身份”。
        2、对团员身份赋予的政治责任认识模糊
        在进行“你所认为的团员和非团员的区别”问题调研时,36.8%认为是“政治先进性不同,只有团员才能入党”,22.4%认为是“政治先进性不同,需参加组织生活”,33.2%认为“有政治身份的区别,但其他方面区别不明显”,同时仍有7.6%认为“实际上没有区别”。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员不仅对团员身份所赋予的政治责任、权利与义务认识模糊,更有部分无法认识到团员身份所肩负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团员意识较薄弱。
        3、对团组织认知较模糊
        在侧面通过对“团日活动开展频次”、“团内推优开展情况”、“三会两制一课了解度”、“团组织与学生会的关系”、“校内有益活动主办方”等问题进行调研后,发现尽管随着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层组织的组织生活在有序开展,但是大部分团员对团组织的认知仍然比较模糊,意识不到团组织“政治属性”的重要性,除规定的组织生活外,与团组织的联系仅仅在于“评奖评优”、“校内文化活动”等。
        因此,在期望共青团员发挥积极作用前,首先应该增强团员意识、提升组织引领力,其次再引导高校共青团员作为主力军开展网络斗争、弘扬网上主旋律。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现状分析
        1、社会信息获取渠道及信任度特征
        在互联网使用情况调研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有关注新闻的习惯, “两微一端”是其获取相关资讯的主要渠道,中央媒体(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地方媒体(地方电视台,地方报纸等)、“两微一端”的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为其信息主要来源。同时,在对新闻实事的关注方面,高校大学生普遍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最高,其次为政治事件和娱乐八卦。

值得关注的是,在对这些新闻的关注路径上,“两微一端”的使用占据了重要地位,说明高校共青团员既是消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布者,其有能力使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得以传播,在舆论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上,可以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时,哪种渠道的信息更为可靠?”具有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中央媒体所报道的事件更为可靠,其次为两微一端相关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海外媒体。因此,可以看出尽管自媒体工具是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可信度上高校共青团员仍然倾向于主流媒体。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务类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关注中,高校团员青年对“共青团中央”的关注仍占比较低。同时在面对具有争议性的社会性新闻报道时,仅有约55%的高校大学生愿意主动亮出身份进行出击,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的、有引导性的客观公正的事件评价。
        2、对热点问题的态度意识特征
        对高校共青团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态度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挖掘受访者的社会态度意识。根据三次假期问卷调研,可以将关注热点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如香港问题、新冠疫情)(2)社会不平等(如演员翟天临涉学术造假、故宫大奔、疫情救治问题等)(3)农民工融入与社会流动(如疫情期间的农民工生存现状等)(4)其他娱乐热门事件(如肖战粉丝等)。其态度特征基本归结为对我国政治制度有一定信心,但仍认为在社会腐败、灰色事件、充分保障民众诉求等方面社会治理能力亟需提高。通过以上发现,高校共青团员的互联网态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趋势,不再禁锢于传统思维,能从发展和辩证的视角对事物进行观点突破。
        3、对民主法制的态度观点与行为特征
        在所有社会信任关系中,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尤为重要。高校共青团员对法律的态度以及法律行为参与现状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他们的伦理观。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受访者中有超过50%相信法院和警察等执法机构和人员,但仍有近40%的受访者直接表示不信任。同时,对各级政府的信任比例情况也呈动态下滑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有近30%的受访者表示过去几年内曾受到过相关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公正的待遇,在这些遭受过不公正待遇的受访者中,有近15%采取了网络曝光和向媒体投诉的方式,互联网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青年维权的重要手段。同时,在微博上查阅“@共青团中央”的相关内容,也有近10%显示为青年期待维权的反应。整体上看,高校共青团员对待民主法制的观念比较理性,处理矛盾的态度并不简单粗暴,面对相关权益问题时,愿意在互联网上发出客观合理的声音。
        三、高校共青团员对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力探究对共青团组织的启示
        1、共青团组织亟需强化主题教育,增强团员意识,不断提升组织引领力。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 实际上,共青团组织同样需要主题教育,理应将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与贯彻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党建带团建,不断推进团的自身建设。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在“互联网+共青团”的格局下,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用历史启示青年、以目标激励青年,让团员青年更具有身份意识,不断强化其使命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
        2、尊重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方式的多元化,积极营造有效利益表达环境。随着民间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大众需对民间舆论持有敬畏和尊重的态度 ,在让其充分进行表达后进行相关引导。因此共青团组织必须重视团员青年的相关利益关注点,为其有效、理性的利益表达的创造条件。通过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体系,在监控舆情走向的同时,掌握绝大部分团员青年的利益关注点,创造条件适时介入,寻找意见领袖代言人,与团员青年进行交流、对话,并宣传立场和表达关切,及时给予正面回应,切实尊重其利益和利益表达行为。让其能够自然、顺畅、高效地表达意见,在正确意见时加以弘扬,在错误意见时进行反思。
        3、积极引导、规范团员青年政治实践活动,重视团员青年舆论领袖的作用,引领网络舆论方向。积极通过“主题团日+互联网”的形式,让团员青年加强认知度和主人翁精神,进一步锻炼团员青年政治素质和表达能力技巧,引导其规范网络政治实践,进行合理的网络表达。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团员青年舆论领袖,并充分发挥其舆论推手的作用,他们可以是学生干部,可以是某一领域的“榜样”,还可以是学生自媒体中的强势话语者或魅力“草根”,此类群体不论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都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号召力。
        4、高校团属主流媒体继续找准内容定位,找准发力点,进行正确舆论传播,不断引领青年网络舆论。高校团属媒体与广大团员青年距离最近,很大程度上是高校主流思想舆论的宣扬者和倡导者。因此,团属主流媒体要注重用“接地气”的方式宣传和阐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提高主流音量、壮大主流内容、营造主流氛围,不断传播有效内容。同时应该积极为团员青年表达创造条件,引导团员青年关注新闻热点和社会动态,发表正确的意见态度和评论,培养学生树立理性、客观、公正、正能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团员青年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注释
        1该论文为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2019LX17《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员对互联网舆论场的影响力探究》阶段性成果
        2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DB/OL].中国网信网,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3Deaux K.Reconstructing social identity.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3(19).4-12.
        4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9(13).
        5童兵.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