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李立营
[导读]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李立营
        绍兴市越城区灵芝小学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应看清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本文基于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途径
引言
        小学生的各方面都不成熟,并且处于发展时期,而且小时候养成的好坏习惯在今后的成长中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老师对其的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生活与学生相处最多的老师就是班主任,而且班主任不仅仅管理学生的学习,还要管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等等,因此想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要从思想上和道德上让学生有所成长,让学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德育教育对他们的重要作用,但是达到这个目标也是很困难的,需要在管理班级中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对德育的认识。下面是我对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思考的浅显认识。
一、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多时候并不能正确的辨别是非,喜欢模仿别人的一些行为。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小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小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便是教师和同学,教师想要将自身榜样的作用发挥出来,首先便必须提高自身的素的素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言行举止稳重、着装简单大方,在下课后,班主任应该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试着和学生交朋友,和学生平等的进行沟通。其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闪光点的挖掘,找到学生身上蕴含的优良品质,夸奖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对此,班主任要重视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教师先要使其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对此,班主任可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培养”主题课堂班会活动,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进行讲解。其中主要包括“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诚实守信,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等五大方面的内容,在这五大类之下,又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细节,比如:要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齐;要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要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对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到细心观察,耐心引导,对于学生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要加以重视,及时制止,并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肩负起班主任的责任,其才能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促使学生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
        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对于自身的班级管理活动进行创新,从而更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发展速度对于当前的教育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帮助。作为班主任,应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妥善利用信息技术,带给学生更为先进的教学体验,应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班主任还应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将教学课堂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争取到学生家长的辅助,提升对于学生的德育效果,针对学生日常教学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例如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和家长取得联系,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家长在一旁提供帮助,完成当前课堂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应该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想要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做到师生之间互相的依赖、信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沟通。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学生真正的信赖自己的教师,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生不同,其特点也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对话,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并相信自己的学生。有些学生会犯错误,但是很多学生在犯错的同时便知道自己的错误,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往往希望班主任能够理解自己,这时候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自尊心比较强这一点,温和的对待学生,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情况下,化解学生的自责心理,让学生能够正确的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引导孩子多交流,参加一些活动
        学校内举办的有关学生的活动都是有意义的,可能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者思想上有不同程度的意义,并且在一场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互相增多,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锻炼交流和表达的好机会,因此老师要在班级内引导孩子们多多进行交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学校内或班级内举办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团结意识、合作意识等都会相应增强,除对自身有好处外,还能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例如,每项活动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比如,小学比较喜欢举办一些体育项目,拔河、表演比赛等等。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因为别人不参加而没有勇气参加,因此在开始的时候,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参加活动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并且在拔河这样的比赛中,还能让学生彼此之间增进感情交流,共同探讨怎样赢得比赛,还能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交流、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无形之间的德育渗透,既让班级管理在无言之中变得更好,也让德育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六、班主任积极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班主任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应意识到这一点,针对小学生脆弱的心灵,采取更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当前社会中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小学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班主任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针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多给予鼓励,让其认识到自身优点,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一定的自信心。对于学生身上的缺点,班主任也要予以指出,不能装作视而不见,但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应通过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提出,让学生认清自身不足,更好地进行改正,完成查漏补缺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班主任需要日积月累,并不断吸取经验,完善相关教学活动。因此,班主任需要能够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并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来面对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德育管理工作,面对广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发挥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96-197.
[2]慕莉.小学班主任德育方法探究[J].甘肃教育,2020(08):32.
[3]石兰芳.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176.
[4]房冬梅.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J].中国教师,2019(S2):168.
[5]丁涛.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J].求知导刊,2019(4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