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赵强
[导读]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来看,问题情景的创设越来越重要
        赵强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小学  
        摘要:从目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来看,问题情景的创设越来越重要,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环节,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及水平,还可以满足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支持。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应用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采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可以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在运用此方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要保障有效问题情境设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根据问题情境教学在实践运用中的具体原则,设置科学、准确、恰当的运用方法和策略,由此来确保问题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数学教师要注意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高,为其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一)提出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授课过程中,进行新内容学习时一般最先创设问题情境,经过老师设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深入思考数学,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由简单到难,循序递进的,当开展问题情境创设时,采用层次性教学方法,通过一层一层的认识,然后理解每层的知识点再进行分析,把每层的知识点总和起来,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三)趣味性
        趣味性也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主要的一个原则。问题情境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进而能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能够及时消化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的有效运用,通过视频、音频以及相应的图片真实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创造性,使其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些知识,并且带着趣味的心理进行学习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更快的掌握知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误区
        (一)缺乏目的性
        老师教学中由于缺乏充足的时间或精力,通常不会对教与学的实情进行深入的研究,创设问题情景时常坚持“拿来主义”原则,照搬别的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所以此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严重缺乏目的性,甚至有的出现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较弱的情况,自然难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过于形式化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但从目前较多小学数学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来看,存在过于重视形式的现象,即创设的问题情景停留于一一个个事物的展示环节,并未对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重视,这样的创设问题情景方式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为此,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就需要老师从激发学生情感投人和认知投入两个视角着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的问题情景,真正给学生提供思维活动构架的搭建机会。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主要办法
        (一)运用正确的评价模式
        小学数学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的体现不能以试卷分数决定,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准确客观的评价学生能力,运用过程评价方式才能分析出学生的能力和相关数学思维状况。使用过程评价机制就是将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日常训练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问题参与程度和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反馈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评价机制能够全面总结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有利。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教学修养与专业水平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相应的教学技能,进而能够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保障,对一些特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以便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向资深较高的教授进行请教,这对于教师水平的有效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同时要写相应的总结,对于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正,进而给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三)进行问题情境导入时要准确和恰当
        教师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可以很好地带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此一定能促进他们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不过,这些都依赖于数学教师对问题情境导入的精准把握。大家都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数学教师要明白在课堂当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并不是说问题设置得越多就越好,更不可以进行问题的生搬硬套。
        (四)互动性问题情境创设
        互动性问题情境创设让课程形成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和教师的配合默契,让学生在课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加教学的自主性。像三角形、四边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式问题,“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四边形”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并积极表述,拉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它们有哪些共同点”让学生表达四边形、三角形的边长、高度等内容,然后继续总结,掌握三角形、四边形面积计算等知识。
        (五)利用逐层引导创设
        逐层引导创设需要教师对数学课程进行分层,并在每个层次用问题进行连接,让数学课程成为逐层递深,逐层探索的问题情境,保障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的自信心和挑战欲。例如,教师在设计100以内乘法教学的时候,能将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利用加减法为学生设计出数字叠加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加减法情境,对学生提问多少个同样的数字相加后等于这个数值,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第二个层次,总结出“2个5相加等于10,2*5=10”等乘法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10*11等于多少”等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等物换算等,总结出乘法计算方式等,进入到第三层次,为学生提供多组数值计算,引起学生的自主计算热情,让学生在课程中积极说出计算结果。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其实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而设计的各种教学情境的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因为数学知识的严谨枯燥特点,以及数学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无趣,由此导致许多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不佳,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就能够很好地缓解此问题[1]。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方法,能够为小学生打造有趣丰富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热情,由此,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与精神[2]。
参考文献
[1]吴宏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57-58.
[2]郭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50):41-42.
[3]马国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41):80-81.
[4]邵德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38):80-81.
[5]许径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22.
[6]郭萍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95-196.
[7]薛礼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措施分析[J].名师在线,2019(02):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