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游
德州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040
摘要:高中物理学科的实验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成功的物理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激励学生更主动地探索复杂的物理现象,逐渐揭示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这一过程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利用学会的规律来进行科学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分析
1.1现代教育科技应用不当
教育科技手段虽然丰富了课堂教学,但如果未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反而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很多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受多媒体课件影响,不好好观察物理现象,意识未能从课件中抽离出来,一直停留在想象中,以为只要自己看懂了,就学会了。这些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意识,无法将理论与现实有效联系起来,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1.2实验课纪律管理不足
当前的实验课往往是中学生自行开展实验,教师对其缺乏有效管理,对不按步骤做实验的学生未能给予有效指导,造成这些学生影响了其他学生,实验课的作用不够理想,影响了物理实验的效果,对学生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1.3物理实验产生的效果不佳,效益不高
物理实验的演示对学生来说本应是有趣的,是调节单调课堂的重要环节。但一些物理教师不重视实验操作过程,认为这是多余的,对考试没多大用处,还占用了课上时间,因此,在设计物理实验时缺少学生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实验教学的进度,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维去操作,实验热情被压制了。
2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利用实验完成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利用实验的演示,有利于教师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进而学生可以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在进行物理实验观察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如果通过讨论有些学生还是没有搞懂某方面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乒乓球和一个铁球,同时放在桌面上,请两位学生上来对着两个球进行吹气,随后观察两个球的变化,进行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一边引导学生操作,一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而且此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趣味性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兴趣。通过亲自的探究,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力是相互的,最终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物理知识,得到好的教学成果。
2.2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的开展物理实验的创新教育
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必须将教育教学的要求,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落实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创新教育。要明确各个学年创新教育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利用相关的资源提高物理实验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对物理实验进行规划、研究,制定出符合学生的创新计划,科学、有效的开展物理实验的创新教育。
2.3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形式
适当的物理实验会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会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因此,物理的实验过程和道具要满足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例如,教学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教师可开展适合小组合作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的责任感被有效激发出来,以便他们今后在集体和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观察导体和磁体发生的相对运动,一部分学生绘制实验简图,一部分学生负责推理,一部分学生总结。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推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2.4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恰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广泛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之中,教育教学行业亦然。在教育实践中我观察到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呈现方式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其恰当运用能显著降低抽象、复杂知识点的学习难度,进而大大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显著提升其实际学习效果。鉴于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恰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活动。
对此,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效果良好。例如:在教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实验时,我带领着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完成该项实验,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确有不少学生的实验未能取得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反复多次之后效果仍然不是特别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实验一一进行指导,这将严重耽误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及其节奏,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以下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确保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之后再拉动纸带;用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确保尽量快一些以防止点迹太密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屏幕较大,处在教室各个位置的学生都能清晰看到其上面所呈现出的内容,认真阅读这些注意事项,再认真对比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很容易便能发现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做到积极改进与优化,这样一来,“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这一实验便能有效进行下去,学生也都能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恰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2.5重视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程改革后的标准中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关注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将以往的教学理念科学化,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按照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偏于单一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个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学习状态被教师所忽视,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物理核心素养未加重视,导致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产生厌学情愫。此外,对理论教学的过度关注导致高中物理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无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首先根据课本的实验原理及要求对法拉第的磁生电现象进行讲解,并且根据相关实验步骤的讲解,带领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在旁边积极引导,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观察实验现象最后总结结论。通过这种实践性强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与物理核心素养的水平。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教学占得比重越来越大。所以,要开展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意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较好的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深化物理知识的内涵,通过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是还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促进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杨培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7(7):50-50.
[2]朱静芬.针对高一物理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下),2017(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