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财运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中学 325800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高中物理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效的根本方式。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需立足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发挥教学实践活动的引导作用,以“手脑并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方案,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主要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学思路以及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求,优化实验活动引导方法作为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高中物理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的研究课题。新时代的实验活动引导方法需以解决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融合现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创新意识,从而在深入探究物理原理的过程中优化学习体验。下面是笔者的详细分析,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请参照人教版高中物理《电流和电源》。
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不强的原因
(一)师生互动效果不好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并不够好,教师总会臆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认为大多物理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总是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尤其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后很快给出答案,不给学生充足的研究分析时间,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较差
学生由于处在教师的约束之下,任何的探究活动都受到教师的干涉,这会让学生感到非常不舒服、不自由,久而久之便失去自主探究兴趣,导致自主探究能力越来越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教师不懂得放手放权,将学生的学习思路框定在某一范围内,影响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生活化学习能力不强
我们都知道,物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些神奇的生活现象背后都有其对应的物理原理,高中生学习物理是为了获得认识世界、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但从目前来看,高中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情况非常严重,学生的生活化学习能力普遍不强。
二、高中体验性物理教学策略
(一)基础和前提
1、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了当下主流的教学理念之一。针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应秉持“人本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自学自究,自查自纠”,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就强,对于完全陌生的物理知识,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摆正自己的教学位置,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身份带领学生探究奇妙的物理世界。
(二)思路和过程
1、知识引导
知识引导即课堂导入,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一些学生常听常见的东西,这样才能在教学初段降低其学习心理压力。此外,知识引导应始终服务实验教学目标,即导入的内容必须要引导学生探究某个物理知识。
2、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过程即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环节。教师通过科学分组,以物理实验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纠错能力等多种物理学习能力,切实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3、结论分析
结论分析即知识总结过程,是为学生的探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合作探究阶段,小组并不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而且在探究过程中容易产生新问题。结论分析阶段即为学生的问题提供详细的答案,而且通过组间讨论,大家可深化物理知识理解。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知识引导
运用多媒体设备导入实验动画视频,结合“玩具汽车”“家用灯泡”这些生活物品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将电流产生的原因、方式等完整、细致、准确、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将为其后续的合作探究提供研究范本和实践方向。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融合理论分析和生活现象分析,立足“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如何解释这种现象”三个问题进行解答,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
(二)合作探究
1、分组分工,确定探究流程
采取科学的分组策略,然后为小组提供明确的探究流程,即“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组装——实验过程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根据流程选拔小组长,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比如实验材料和仪器准备和组装环节可以全体参与,实验过程操作可由两人配合进行,另外的组员记录实验数据,结果讨论环节可全体讨论并请教老师。
2、组内指导,解决实验问题
组内指导即教师旁观小组的实验过程,然后根据小组的操作情况进行指导,比如在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时,某小组成员以串联方式连接电池,正常的实验结果应是灯泡发光,但尝试之后灯泡却不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指导,“电池的正负极顺序正否正确?”“电线是否损坏?”提出问题让学生继续探究,从而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三)结论分析
1、组内合作分析实验结果
探究完成后,小组成员可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主要是针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计算,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比如用万能表测出电池的电压和电阻之后,可以根据公式“I=U/R,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得出电流的数值。
2、组间对比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
单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并不多,也不够细,所以得出结论的过程并不严谨,所以教师可引导小组之间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双方交换更多的实验数据,并相互验证,一旦发现问题之后可用实验仪器再次验证,如此反复多次,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学生们对此实验结论的信服度更高,印象也更深。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需在实验活动引导方法的辅助下才能有效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深入分析传统高中物理教学问题,从教学思路入手制定教学计划,从知识引导、合作探究、结论分析、生活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宋浩杰.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6, 000(12X):P.42-.
[2] 徐芳. 提高高中物理实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 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5, 000(001):184-184.
[3] 林少颜. 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9(12):38-41.
[4] 谷珊.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0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