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无论从经济领域还是社会领域,中国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基于此种情况,国家的建筑行业和土木行业迎来了新形势下的大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涌现。在这过程中,建筑室内、室外的外观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搭配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并成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色彩的设计起到的作用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色彩作为人类视觉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元素,其设计工作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的观赏性和个性。可以说,色彩设计是美化建筑及空间,优化建筑风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在色彩的合理搭配下,建筑有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使得建筑有了彰显人们品味,突出建筑个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元素;运用
引言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居住空间、社交活动的使用功能及审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色彩元素的运用,对于改善人们居住空间、社交活动空间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往往是为了使建筑变得更加恢弘大气、富丽堂皇,在建筑外观颜色的搭配及选材上亦是画中点金,可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通过建筑空间和建筑立面的色彩运用来充分彰显自身的个性特点,以使建筑空间能够成为一个理想的工作、学习、休息与娱乐场所。在建筑设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艺术性表现的追求趋势也变得愈发明显,人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对建筑空间中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并巧妙地通过各种材料来打造出与自身个性化需求相符的空间。所以,对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予以充分重视,以使色彩的运用能够彻底摆脱空间的束缚,进而为建筑空间和建筑形态赋予一种全新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理想的作品。
1色彩元素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①色彩的物理作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外观设计而言,色彩起到了一定的物理作用。具体体现为色彩能够通过颜色的深浅显示建筑的热效应,当建筑外观色彩的设计采用较淡的颜色时,建筑的反射率会大大增高。反之,当建筑外观色彩的设计采用较深的颜色时,建筑的反射率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减少外界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建筑的外部设计通常会采用色彩较浅的颜色,以此来控制室内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现象的出现;同时,这种设计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消耗,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实际效益来看,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② 色彩的美化作用,在建筑设计中,色彩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色彩在建筑外观中的运用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有效地弥补了外观设计的不足。良好的运用建筑外部色彩还可以有效地调整建筑比例。比如在窗户设计中,如果设计成方形,会对建筑的美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在窗户设计上加上装饰色,窗户的宽度会在视觉上被拉长,建筑物的通风孔也会被覆盖,使建筑更加美观和协调。③色彩的识别作用,色彩除了美化作用和物理作用之外,还具有识别建筑的作用。在色彩的应用下,建筑的内部空间和整体外观被细化,不同的色彩与应用到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内,使得建筑在大范围空间中更加地具有识别性。同时,为了突显建筑物的特点和风格,相关的设计往往会开展对比色彩的工作,进而做到合理选择颜色,科学优化颜色。以中国的建筑为例,中国南方的建筑物通常采用的是白墙灰瓷砖,而北方法躲采用红墙黄瓷砖。同样的,餐饮类的建筑物采用的颜色大多比较温暖,使得人们在经过时会停留或是驻足,有利于促进消费,而饰品店的颜色设计则偏向淡色,使得物品能够和整体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而更好地突显物品的色彩。
2建筑设计中色彩元素的运用
2.1结合建筑功能进行设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外观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应用不能单单考虑美观和审美要点,更多的是要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特别是要注意建筑受众群体的整体性特征,进而避免因颜色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受众群体不适应、不喜欢现象的出现。由此可见,在建筑的外观设计时,色彩的设计需要结合建筑功能的实际特点开展,以此来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和功能要求。当建筑物存在一定差异性的时候,色彩的设计也应结合差异展开,进而让色彩能够契合环境的整体氛围,借此来满足结合建筑功能进行设计的要求。比如说:第一,医院的设计。
医院的配色大多为白色,这就给医院建筑带来了安静并且安全的感觉。第二,幼儿园的设计。幼儿园的配色较杂,可谓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这就给幼儿园建筑带来了活泼并且放松的感觉。第三,商业建筑的设计。商业建筑的配色一般较为华丽,颜色加深了商业建筑的富丽堂皇,这就给商业建筑带来了高端并且大气的感觉。第四,工业建筑的设计。工业建筑的配色一般采用的是纯色和浅色,色彩较为单一,这就给工业建筑带来了严谨的感觉。
2.2丰富空间形式
色彩的魅力非常之大,不同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高明度与高纯度色彩,可对人带来较轻的感觉;而低明度与低纯度色彩,则对人带来较重的感觉。在校园建筑设计空间形式表达过程中,充分和色彩元素有效融合,可以使空间形式有效丰富。例如:在学校实训室装饰过程中,装饰材料选择粉绿、浅黄色元素,可给人带来轻快的感觉,地板选择墨绿色则能够给人带来稳重的感觉;对于面积相同的两块色彩,色相、相度不同,其大小感觉不同,明度高的暖色显得比较大,明度低的冷色则显得比较小。所以,在校园实训室色彩设计过程中,可通过色相、相度以及纯度三种色彩的合理搭配,使室内结构构件、教具等物体得到有效调节,并使室内空间的空间感得到有效调节,丰富空间形式,提升室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
2.3结合环境进行设计
在建筑物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施工现场是需要重视的。究其原因,无外乎环境能够为工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依据。同样的,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应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设计。具体体现在色彩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周遭的气候气象环境和环境的整体色彩展开设计。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北方地区冬天的时间较长,无论是光照条件还是日照时间都存在一定局限。故此,在建筑物外观的色彩设计中,采用的颜色需要为暖色。反之,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高温天气多,夏季较为炎热。故所采用的外观色彩应为淡色。这种建筑外观色彩设计差异还体现在中国东西方向区域上,东部地区降水量丰富,可以采用较为颜色明丽,耐脏性差的颜色作外观设计。但是在西部地区,由于较为干旱,其建筑的色彩设计应为清新并且耐脏的颜色。由此可见,在建筑外观的设计过程中,色彩要素的搭配是与其他设计要点紧密联系的。科学地使用色彩不光能体现建筑的个性,也能最大程度地契合周遭环境,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同时,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很大的,建筑外观的色彩设计应本着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开展。
2.4在室内文化氛围营造中的应用
要想让室内空间设计体现文化属性,营造文化氛围,合理选择色彩元素非常重要。并且,对于校园建筑来说,和传统的一般建筑存在很大的区别,校园是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地方,体现其文化属性非常关键。例如:计算机实训室可以选择蓝色元素,给人带来一种平静、沉思的感觉,体现计算机的科技感;而对于学校图书馆、食堂等,则需注重绿色元素的使用,营造一种平静、温和、舒适、无刺激的氛围。总之,色彩元素在室内文化氛围营造中的效果显著,需根据校园建筑室内功能、用途,合理选择色彩元素,在体现其室内功能的同时,将其文化氛围有效营造出来,使师生能够在教与学当中感受到快乐,进而充分体现出校园建筑室内设计的价值功能。
结语
建筑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合理选择能够将色彩与建筑设计风格融为一体,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建筑物的设计类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色彩元素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特定目标群体的差异,在色彩元素的搭配方面应考虑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优化。相比较建筑设计的室外色彩元素选择来说,室内建筑设计中色彩元素的构成更加复杂,需要从整体角度把握,从而在满足现代人审美观念的同时,从而使建筑设计的室内色彩元素搭配实现舒适感和愉悦感。
参考文献:
[1]胡春丽.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创新运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J].2010。(19).7-9.
[2]连凤英.探析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J].居舍,2018(25):114.
[3]冯文博.论析色彩元素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