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张燕
[导读] 高中历史教学是学生积淀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规律,
        张燕
        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陕西镇安 711500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是学生积淀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辅助自身构建三观观念的重要学科类型,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历史由人书写,高中历史的诸多事件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活动痕迹。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经由历史学习掌握基本史实,培养人文意识,实现高中教学中素质教育这一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素质教育目标框架下,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普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学活动已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1]。高中历史教学是践行学科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路径,长期的应试教育下重分数轻素养的做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了不小伤害。在社会基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以人文精神培养作为主线,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养成。
一、高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人生态度的积极
        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而人文精神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人生态度的积极乐观。人的价值受到人文精神的推崇,而人的生命对人而言又最为重要。因而,人文精神倡导尊重及热爱生命,在人生态度上主张积极向上。高中校园中近些年不乏一些社会不良影响事件,很大程度上与高中人文精神缺失有关。
(二)道德情操的高尚
        道德情操是个人立世的重要品质,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诸多内容涉及到我国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及历史人物具备的传统美德素养。高中生在形成并巩固自身三观的过程中需要良好道德情操的引导,借助历史案例教学,学生能够自觉对照,在传承优秀文化精髓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矫正自身价值观念及导向。
(三)协作精神的塑造
        历史长河中的许多伟大功绩,通常并未由单一英雄人物独立完成,背后是历史规律的推动以及周围历史人物的密切配合[2]。人文精神突出个人价值的呈现,个这里所指的个人涉及到历史中及当下生活中周围的每个人。尤其是高中学业压力变大,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只有塑造协作精神,具备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方能在历史及现实生活中更快成事。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一)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将首要目标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注重教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高中历史带有社会规律性及迁移性,本质上是人的历史,天然具备贯穿人文精神的根基,也是高中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根本要求。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及品格塑造的关键期,探索革新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对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二)社会人才需求的客观需要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青睐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类型的变化,高中是学生学习能力定型的关键期,在历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及人文教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科之间的串联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其他学科学习规律的认知,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及价值观念,最终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高中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的应有之义
        高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及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上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素养如要提升,一方面要围绕学生采取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教师经由人文精神教学,同步起到提高自身教学素质能力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倡导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人文精神得到落实的主要方式。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以人文精神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
        高中教学评价的方式在高考体制下依然是分数,这一点与素质教育理念虽然并不冲突,但无形中也抹杀了高中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围绕教科书及分数展开历史教学,对历史学科的价值是一种损害。为此,高中历史教学应引导学生走入历史长河中畅游,提供历史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生活案例滋润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历史教学应强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充分发挥好历史“识史育人”的基本功能。第二,历史是鲜活的而非破败的断壁残垣或生硬的时间,事件,历史教学中应透过历史事件的外表发现社会变化的一般趋势及内在规律,使学生能够经由历史学习建构自身的三观。第三,不失时机挖掘学生新颖的历史观点,尊重学生历史审美视角。
        例如,在高中历史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教学时,传统教学思路主要从战争背景、战争起因、战争过程及战争影响几个方面展开,内容以学生识记为主。这一教学方式失去了人文精神精髓,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展示战争前后的图片,引出“为何变化如此之大”的疑问,让学生初步感受战争残酷性,然后播放《拯救大兵瑞恩》、《最长的一天》《细细的红线》等影视片断,再现二战场景,直击学生心灵,最后用数字及图片,如陵园十字架等,揭示战争带来的深刻影响。这一教学过程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对学生树立价值观及人生观极为有益。由此还可延伸到国家争端事件的认知及处理上,学生在人文精神引导下能够更理性地对做国家矛盾形成认知判断,对后续内容学习也大有帮助。
(二)延伸高中历史教学材料,彰显历史教材人文内涵
        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以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媒介,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涵盖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外交史等板块,教材侧重描述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鲜有对历史事件规律及精神的深度解读。对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对教学教材进行延伸,突出教材人文内涵[3]。例如,历史教材中提及司马迁及钱学森,主要篇幅谈论其《史记》及新中国科技研究贡献,对前者的史德及后者的高贵品质及爱国情怀少有提及和挖掘,如此难以使学生获取思想上的启迪及情感上的升华,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在遵循历史教材主要框架的基础上,应重点发掘教材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背后的人文内涵。
(三)高中历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应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水平,不断积淀文化素养。一是要尽量拓展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相关行业的知识,打好知识根底,提高文化修养,以便更好地阐述历史教材背后的人文精神。二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师之间的讲课评比,从优秀教师身上汲取经验,在取长补短中丰富历史教学方法。三是高中学校应定期举办教师专项素养培训活动,全方位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例如,在高中历史中讲述文艺复兴相关内容时,因其中涉及的内容含有大量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品位,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具备文艺作品的艺术鉴赏力及人文精神的洞察力,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完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纽带,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目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加以提升,以人文素质关怀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让人性之美充盈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茅佳清.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环节设计的创新性与时效性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20,(3):186-189,104.
[2]张连峰.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20,(22):99-100.
[3]朱顺利.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18):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