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研活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肖维
[导读] 本文是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高中政治学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主题教研活动介绍
        肖维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政治教研组
        摘 要  本文是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高中政治学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主题教研活动介绍,由主题确立的背景、组织策划的途径、活动参与的对象、活动实施的流程、教研取得的成效及后续跟进的思考等六部分组成。全文在呈现教研活动基本要素的同时,具体论述
了教研取得的成效及后续跟进的思考,着重呈现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的现状。
        关键词 中学政治? 教研活动案例? 学科核心素养
一、主题确立的背景?
        2017年起,石家庄市政治学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项目开展相关研究。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政治教研员深入全市各个中学进行教学调研,旨在寻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实施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尽管学科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相应的研究与尝试,但课堂教学的现状仍然变化不大。由此,2019 年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政治学科教研组确立了基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中学政治课堂与社会实践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希冀构建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组织策划的途径   
(1)采用上下联动,层际合作的方式开展。即由石家庄市教科所政治教研员确定方向,十五中科研处与教育处组织,十五中政治教研组承担与落实的方式开展,主题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展示交流的流程为:市教研员把关→教研组申报(资料递交)→科研处、教育处审核资料→最终确定。
(2)采用聚焦主题、分模块的方式开展。即围绕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挖掘与实施策略两方面展开交流;从教师课堂教学展示、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与市教研员主题研讨两方面推进。通过多层面多视角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的落实。
(3)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开展。即与网络教研结合的方式,拓展教研主场的影响。网络教研活动的具体要求是:以“十五中政治组公众号”为平台,上网观看各备课组展示课和社会实践课的教学录像,并以发帖和回复等形式发表意见;网络教研联络员汇总统计各个老师的发帖与回复,形成本次网络教研小结;市教研员最终反馈点评信息给授课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
三、活动参与的对象
        本主题教研活动向石家庄市全体中学政治教师开放,主要涉及高中学段。其中现场集中教研活动以十五中教研组为单位,全市教师代表可参加,直接参与人数约 200 人左右;同时,网络教研活动则可面向全体教师,本主题教研活动已涉及500余人。
四、活动实施的流程
        整个主题教研活动分为上、下半年两个阶段,分别从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论挖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实的两个方面进行课例展示与报告交流。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4月)
        确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研主题,由教研组提出主题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并完成与研究方案配套的调查问卷等。本阶段学习了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思想政治课标组长朱明光的《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在修订课程标准的视域中》和《新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和变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崔允漷《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即让学科教育“回家”》、《“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文章著作,对教研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与学习,让教研组教师初步具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基本掌握相关实施要点和保障措施。
        明确研究的思路和方向,制定实践活动项目。以培育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指导进行集体备课,推出四个模块课堂教学课例,教研组老师随堂点评、诊断,及时改进,执教教师写好课后反思。通过这些活动,及时解决主题研究中的问题,纠正课题研究中的偏差。同时撰写相应研究报告。制定“进入南文都村,体验脱贫攻坚战,深刻认识南文都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并撰写相应社会实践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5月-2019年9月)
        2019年5月7日展示《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教学课例,并进行《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
        2019年5月27日展示《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教学课例,并进行《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的专题报告。
        2019年9月17日进入石家庄市平山县下槐镇南文都村。体验脱贫攻坚战,深刻认识“南文都模式”。
        (1)采访村支书范明平,了解南文都村的历史,了解南文都村脱贫前后的变化。深刻认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采访扶贫工作组组长张端树(2016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2018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贡献奖”,2018年被人力资源部、全国工商联授予十佳先进个人。2019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宣传部联合授予第九届“人民满意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请张端树做报告。了解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开创村企合作扶贫新模式。了解扶贫干部张端树的气魂、激情与梦想,深刻认识在精准扶贫伟大实践中带头人的重大意义。
        (3)采访河北柏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2017年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授予河北柏胜家业开发公司:《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牌和证书。)请张宁作报告。深入了解新时代民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了解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模式,了解作为企业经营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4)采访南文都村村民。走进村民家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扶贫攻坚中,在土地流转中,在村企合作中,扶贫工作组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理念,得到南文都村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拥护。
        (5)参加文都河农业生态观光园劳动,采摘维护葡萄园。
        (6)参加荷花池塘景观带劳动,种植荷花、喂养甲鱼、鲤鱼、泥鳅。
        (7)参加“互联网+”电商服务,销售南王杜村的葡萄、核桃等农产品,带动南文都村致富。
        (8)参与南文都村发展新规划。
                 筹建若干个家畜散养基地,养殖鸡、鹅、猪等家畜。
                 筹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筹建一个文化长廊,展示南文都村的文化。
                 筹建红色校园基地,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9月20日《高中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专题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学科前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对教研活动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与推进作用,据此提炼出课例所应反映出来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共识。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阶段,剖析了全国中学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教学建议,参考了朱明光的《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在修订课程标准的视域中》和《新课程标准主要内容和变化》,据此设计出课例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策略。
五、教研取得的成效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公共参与,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的意愿与能力。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共同标识。理性精神是思想认识基础。法治意识是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公共参与是行为表现。“四位一体” 的整体表达,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关切,展现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时代底色。因此,教研组在主题教研中以学科核心素养主导课程实施的整个内在逻辑,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低效、僵化的困局,创新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培养落实的途径和方式。                                           
        (一)、明确了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1、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用核心素养来呈现课程目标,既包含三个维度,又关注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2、核心素养与课程结构的关系
         经济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实践活动
         政治生活——政治与法治+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与哲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简化(课时);二是重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统筹(课内与课外)。

整合课程结构,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必修一:经济生活
    通过货币、商品和消费的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金钱观;通过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我国的就业政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高度自信;通过拓宽国际视野,领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我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的先进性,从而奠定学生科学精神与理性参与的素养基础。
         必修二:政治生活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必修三:文化生活
         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理解文化内涵,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初步梳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识各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感悟中华文化,发展中国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确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阐释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
        (二)成功塑造了活动型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即“课程内容活动化”。课程既秉持“活动课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包括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关切、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自行建构知识的过程等等;又坚持“学科课程”以学科内容为本位,包括“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等。这是一种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主导而不是以学科体系或学生经验为主导的课程类型。
         1、“教学提示”的立意
         首先,教研组根据前面培训所学理论创立“教学提示”。教学提示,作为呈现课程内容的题中应有之义,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提示,也包括社会活动的提示;既提示课程内容,又提示活动建议。每项“提示”都围绕一个“议题”展开, “议题”,既明示相关模块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整合性、开放性、思辨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以“议题”为纽带,使“内容要求”的知识性提示与相关活动建议的提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呈现方式上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程框架勾画出了基本轮廓。例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课例中,设置的议题就是公民楼伯余如何行使了公民的什政治权利。通过七个镜头的情境设计,通过这些探究活动总结公民行使监督权合法渠道(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政治参与意识。
        2、“活动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力求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社会实践经历。为此,教研组尝试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包括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和路径、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这种活动设计将贯穿课程实施的始终,从而使活动成为承载内容目标的基本方式。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课例设计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竞拍的情景设置进行教学,讲授全球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如何应对。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3、“辨析式”的学习路径
        教研组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总结出“辨析式”的学习路径。所谓“辨析式”的学习路径,即在材料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相信、信服、确信、坚信根本价值标准的过程。而就学习方式而言,这一过程,就是学生自主经历由建设性批判思维主导的辨析过程。惟其经历如此路径,才能通过思维和操作活动的过程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课例中,教师设计中美贸易摩擦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美两国政府的现实情境,由浅入深地创设辨析问题,调动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出对中美两国决策实施的不同认识。从而更加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4、“综合性”的教学方式
        教研组在探究教学方式的实践中,归纳出课程独特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既强调课程内容的跨学科,又关注议题情境的复杂性;既重视观察对象的多维度,又注重探究途径的多样性。鉴于核心素养与不同模块内容相交集,拟定“议题”时,既可着眼同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综合不同的核心素养要素;又可着眼同一核心素养要素,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研究过程中几个课例都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课例中,既讲授中美政治关系,又交叉呈现中美贸易的经济活动,同时展示中美不同的文化核心思想;既有小组的合作探究,又有学生个人的不同立场的辩论;既体现政治认同,又培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素养。
        5、“拓展型”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深化,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方式。教研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就是要达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认知,在活动中培养学科素养的学习目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导向,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引领、支撑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导向;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自身的功能又决定了它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社会实践滋养学科核心素养,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例如在此次体验脱贫攻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张端树和工作组的同志们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信念,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南文都村老百姓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实现了南文都村全村整体脱贫。这让学生们看到了“精准扶贫”改变了生活质量,凝聚了人民与党同心前行的巨大力量,让学生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担当精神。通过亲身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政治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探索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研组在活动型课程实践中,努力寻找一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具体讲,它以确认基本观点为共同标准,允许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素材,基于不同经验、采取不同思路、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问题解决方案。透过这种有差异的解题过程与思维过程,推断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学科任务的不同质量,划分考试评价标准的等级。
在教学评价中除继续完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生生互评。在评价方式的探索中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
六、后续跟进的思考
(一)教研活动策划与实施的思考
1. 继续本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没有终点的。 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关于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唤起广大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因此从这层意义上讲,本主题教研应作为一个稳定的、系列化的教研活动长期保持。即从学科年度教研活动的层面,逐渐使该主题教研活动常规化、常态化,力争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创建一个长期、稳定的研究与实践平台。
2. 保持本主题教研活动的效果
        在构建长效型主题教研活动的同时,可以进一步设计短时的主题教研活动,通过长效与短期的结合来聚焦、凸显教研主题,进而实现主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 拓宽本主题教研活动的形式
        在保持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同时, 进一步探究网络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的支撑来做到教研活动的实时交流、统计与反馈。
(二)基于课堂的教学思考
1. 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
        形式与内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本质上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教研活动中的课例侧重于通过教学形式上的实践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由此,还可在内容细节的挖掘、问题的设计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如在新授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设计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来引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思考“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再通过设计两个案例分析,让学生自己寻找“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通过生疑类的设问来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提升课堂教学的思维品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落实。
2. 推进“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十五中政治组先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市的推进。在教研员的组织下,计划在全市层面征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优秀案例片段,并借助“市教科所公众号”平台展示交流。 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
3. 落实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相对于新授课,政治的复习课的实践与研究较少。本次教研活动中的课例除高一新授课外, 还展示交流了高二复习课。但从实际效果看,课型还是比较模糊的。 因此教研组今后要从四个视角考虑复习课的教学:①整合。整合知识体系,加强大单元构建。②运用。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系统解决新问题,完善方法使用与提升思维品质。③诊断。即及时、快速地检测诊断学生的薄弱点,进而“靶向治疗”。④主动。即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究,来提升复习课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4、推行“微课”的制作和使用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是指为使学生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起到了补充和提升的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